強積金計劃投資選擇種類繁多,有人瞓身投資高回報項目,亦有比較保守的打工仔,選擇較穩陣的保本及債券基金。讀者黃先生的強積金組合以防守性偏高的項目為主,過去7年戶口積存約19萬元,他擔心退休時不足以安享晚年,因而向積金專家求教。 記者:陳景揚
現年40歲的黃先生,任職電腦程式技術員,月入3萬元、支出約1.5萬元;每月與僱主各供強積金1000元,過去7年透過滾存累積,現時戶口累算權益約19萬元,希望65歲退休時取回的累算權益,能維持現時生活水平。
擔心通脹蠶食回報
不過,以目前強積金的投資回報,他擔心不足夠晚年生活所需,「供咗7年,戶口都只係得19萬蚊,通脹高,物價又不斷上升,唔知將來攞番啲強積金可以『咬』幾耐!」
根據黃先生現時供款比例及投資組合,按平均回報3厘多計算,退休時他可領回約131.6萬元;以每年平均通脹率約3%推算,黃先生需至少746萬元,才能維持現時生活水平至85歲(20年退休生活),他希望專家教路,應如何分配供款組合,以達安享晚年的願望。
專家:唔想進取月供加碼
黃先生供款組合偏向保守,投資主要集中低回報的保本基金及債券基金(圖1),過去7年組合平均回報只有大約3厘,以此回報率滾存至65歲,所得退休金與實際所需尚有一大段距離。
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表示,黃先生的強積金投資組合中,較保守供款比例佔七成,拖低整體回報。由於尚有25年才能取回款項,可考慮投資一些風險及回報率較高的投資組合,例如亞洲股市及中國股市。
進取組合 提高回報
黃先生若要退休後繼續維持現有生活水平,其中一個方法是考慮選擇較進取的投資組合,將現時及未來的供款,全數轉至亞洲及中國股票基金,兩者的平均回報約15至20厘(圖2),滾存25年至他65歲時,強積金戶口總值可達1274萬元,應足夠退休後生活需要。
供款增加 調整組合
若不想投資過於進取,黃先生可考慮增加每月強積金供款,並調整組合,考慮以股債混合基金控制風險,平均回報8厘為目標。若每月供款增加至7000元,65歲退休時,戶口結餘預料可達796萬元。
張佩儀指出,中國市場持續開放、人民幣升值及強大內需的推動下,未來GDP有望錄得雙位數字增幅,回報相當不俗。至於新興市場平均回報高達15至20厘,例如新加坡、南韓等回報較高,而且亞洲貨幣未來有較大的升值潛力,長線來看經濟將持續增長;投資者如能承受較高風險,亦可選擇新興市場。
另行投資:買外幣債券基金補不足
如果不打算加大每月供款額,又或更改強積金投資組合,黃先生亦可考慮將每月1.5萬元儲蓄,投資一項每年平均5厘回報的項目,例如外幣債券基金。
一方面外幣債券基金風險較低,而平均年回報率約有5厘,供款25年,估計可取回約900萬元;屆時加上強積金的131.6萬元累積滾存,退休金亦可達至11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