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奧運尚有半年便舉行,一直被指推展國情教育緩慢的教育局,藉着奧運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利誘學校參加該計劃的推廣設計比賽,優勝學校的師生同獲免費到北京看中國隊的奧運賽事;教育局上月公佈再擲100萬元,把名額由原本100個加至200個。 記者:倪清江
積極藉着奧運推行國情教育的將軍澳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於06年底開始舉行有關奧運的專題研習、推廣馬術活動和學唱北京奧運主題曲;去年9月,再派三名學生和兩名教師到北京實地考察,訪問多名奧運金牌運動員和參觀奧運場館,未來數月也會有不同活動。該校校長區月晶表示,已有多名師生自行訂購了開幕日的門券,校方也會組織一團約20人的包團,於8月9日出發往北京看賽事。
教育局去年11月通知各學校,舉辦「教育與奧運同行,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奧運教育推廣計劃設計比賽,優勝學校的師生將可參加8月10日至14日舉行的「2008年香港學界北京奧運交流團」,食宿、入場券和機票等全免。局方上月底公佈,名額將由原定的100個增至200個,由當局撥出約100萬元資助。
五套教材提供中小學
該局已向學校派發了關於北京奧運的五套教材,其中一套是介紹馬術。課程發展處首席助理秘書長陳嘉琪指出,學校可利用奧運進行跨學科學習,例如中學科技教育方面可研究運動員的膳食和服裝設計,小學常識科可透過奧運學習中華文化等。陳說,奧運着重團結、奮鬥和不屈不撓精神,這與德育及公民教育一致,也可加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負責該比賽的課程發展處首席教育主任容寶樹表示,參加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需說明如何透過活動提升學生的德育和其他價值觀,以及設計教材,由委員會評審後選出優勝學校。到北京觀看的賽事將是中國隊有機會奪獎的項目,如泳賽、田徑和排球,也會參觀北京文化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