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保護署今年將全面引用一套「實時追蹤及監察船隻系統」,監測躉船於海上傾倒狀況,透過船隻安裝的前置流動裝置,環保署控制中心可即時收到船隻方位及吃水深度等資料,確保躉船沒有違規非法傾倒廢棄物料。
進行填海、航道及河道挖掘工程,會挖出深埋海床的淤泥,負責運載淤泥的躉船均受《海上傾倒物料條例》的許可證制度管制,將淤泥在指定的卸泥場進行傾倒。現時卸泥躉船必須裝置自動監察系統,以記錄船隻的方位及吃水深度,但環保署人員必須上船下載有關數據。
範圍至珠三角洲
環保署署理首席環境保護主任陳樹濤表示,物流業已廣泛應用數據傳送,該署05年開始研究實時監察系統,卸泥船隻安裝前置流動裝置,透過全球衞星定位系統的遙測技術、流動通訊網絡及電腦化數據收集及傳送裝置,設於環保署辦事處內的控制中心,可對船隻傾倒活動作出實時及24小時不停的監測,覆蓋範圍更可遠至珠江三角洲海域。
陳樹濤表示,實時系統同時有利於傾倒作業商的運作,業界在系統網頁可即時知道卸泥船的方位及航行路線等資訊。系統已經過長達一年時間測試,所有負責政府工程項目的卸泥船,將由本月起全面使用實時系統,負責私人工程項目的卸泥船,今年8月開始納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