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包未消毒棉花球流入公院

34萬包未消毒棉花球流入公院

【本報訊】一批劣質棉花球流入公立醫院,醫院管理局上周在一次定時檢測中,發現一批包裝簡陋及疑未經消毒棉花球,但醫院職員驗收這批棉花球時未有發現,局方於本周二(5日)發出緊急內部通告,要求各間醫院即時停用及回收合共34萬包棉花球。據悉,供應商疑將棉花球交由內地公司生產,局方將向供應商追討賠償。
醫管局昨日公佈,在定時檢測中發現一批包裝簡陋,封口不完整及不合格的棉花球,抽樣檢查發現部份棉花球有雜質,懷疑未經消毒,再經進一步核對,發現棉花球的標籤貼上不是原來供應商的名字,問題棉花球的數量合共有34萬包,每包有五粒棉花球。

包裝非原有供應商名

為確保病人安全,該局已通知各間公立醫院停用及回收,由於每間醫院會按需要自行向供應商訂購棉花球,故暫時未能確定有多少間公立醫院受事件影響,而暫未接獲有病人使用該批棉花球後出現不良反應。
醫管局對棉花的質量有嚴格規管,除要徹底消毒及封口外,每粒棉花球的重量不能低於0.5克,直徑不可小於3厘米。
為免公立醫院鬧「棉花球荒」,醫管局已要求醫院使用棉花球的備用存貨,在有需要時可根據採購安全標準及程序,向其他供應商採購棉花球,相信不會影響對病人服務,局方已對問題棉花球進行化驗,確定是否含有雜質,並會向供應商發出警告及追討賠償。
問題棉花球由「天誠醫藥」供應,但棉花球的包裝卻印上其他公司名稱。據悉,原有供應商疑取得醫管局合約後,再將棉花球交由內地生產商製造,但棉花球在送交公立醫院時不但包裝簡陋,甚至連標籤也未有更改。由於公立醫院沒有手術室專用的棉花球,故不排除劣質棉花球已在手術室內使用。
外科專科醫生丘章新表示,使用未消毒的棉花球會增加病人感染的風險,尤其抵抗力弱的病人,用受污染的棉花球清洗傷口,易感染細菌,增加傷口發炎機會,甚至令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