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異地迎金鼠

民工異地迎金鼠

中國百年不遇的雪災剛過,全球華人今日迎來了一家團聚的大喜日子──春節。由於雪災肆虐,回家舉步維艱,全國有數百萬人被迫在異地過年。僅毗鄰香港的廣州,就有逾20多萬滯留民工「就地過年」。新春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全國各地在大事慶祝金鼠到來之餘,亦不忘為長期離鄉別井、無法回家過年的民工,送上絲絲暖意。在廣州,為讓遠離家鄉的民工有家的感覺,有市民特意免費招待民工食宿,並一同吃餃子,齊過年三十…… 本報記者

廣州人讓出公寓招待民工

「萬萬沒想到,在千里之外的廣州,能有家一樣的感覺,廣州人真是夠熱心腸!」因大風雪,無法回東北和西北老家,分別來自黑龍江的民工魯先生和來自甘肅的胡先生,昨晚獲廣州義工和市民免費招待食宿。兩人邊吃餃子,邊對記者抒發他們此刻內心,是多麼感激!多麼溫暖(圖一)!

感受家的溫暖

廣州作為這次百年不遇雪災的交通重災區之一,至昨晚仍有逾20萬民工滯留,不能回家過年,令羊城不少熱血市民動情。他們除在前幾天春運危機時刻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外,更有市民讓出自己的公寓,做臨時庇護所,收留部份滯留民工。
家住天河區,從事地產中介的鄭大源,騰出兩套簇新三室一廳,分別為800和900多平方呎的單位,免費招待分別來自安徽的一家三口,以及魯、胡兩人。他和廣州的義工們,更在昨晚一家團圓的年三十,一起吃餃子,讓滯留南方民工,感受家的溫暖。

「男人到那裏,那裏就是家」

「男人走到那裏,那裏就是我的家。」跟隨老公南下廣州打工,河南籍的主婦張女士(圖左)稱,她們家鄉的傳統是:女人是男人褲帶上的結,男人走到那裏,那裏就是她的家,所以「回不回老家過年,都無所謂。」
張女士昨日一大早,獨個兒跑到街上辦年貨,為冷冷清清的出租屋創造一點過年氣氛,還特意邀請兩位小同鄉到家,跟老公一塊過大年。她稱,年飯雖然很簡單,但卻能讓男人們「有家的感覺」。

民工齊吃團圓餃

此外,在廣船國際任職、無法回家的一班滯留民工,有家室的炒幾道小菜,邀幾位好友斟幾杯,吃一頓團圓餃;沒家室的因外邊飯館年三十大多不營業,惟隨便煮個麵,或者買上幾樣冷盤菜,圍在一起喝啤酒,猜拳鬥令,打打撲克,玩麻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要不就是鑽進被窩睡大覺。

拒留粵過年「初一也要回」

廣州火車站昨日仍有一班等待回家過年的民工。來自安徽的許先生稱,他不願留在廣東過年,「即使不能在年三十回去,初一也要回。」而湖南籍的劉小姐稱,她和男朋友是年初二的車票,要在車站等過年,還好帶了被子,可以席地而睡,「我們不急,反正回去過元宵還是年!」
記者現場所見,甘肅民工單先生一家三口,前幾天因為擠不上火車,把票退了,但昨日又抱着希望來試試,買到了初一的車票。「如果火車順利的話,起碼要初三才能到老家。」單太太說着說着就想哭,單先生則不停在旁邊安慰。

帶了被子車站過夜

而許多等火車回家的民工,帶上被子在廣州火車站過夜(圖)。
「(千萬)別趕我們出去,外頭很冷啊!」將在今日乘火車回福建的羅女士稱,情願在候車廳挨凍,也不會去找所謂滯留民工之家。

北京 福娃走入傳統廟會

廟會作為北京農曆新年的一大特色,龍潭、地壇等廟會正式迎來熙熙攘攘的遊人,熱鬧非常。廟會以地道民俗、傳統民間特色聞名。京城的廟會均突出「民俗韻、世界風、奧運情」三大元素,為遊人營造出迎接奧運、歡度春節的喜慶氛圍。
新華社

一班打扮成北京奧運吉祥物「福娃」的小朋友,在北京龍潭廟會表演滾軸溜冰。 路透社

小朋友戴上老鼠頭套。 路透社

《甘肅》
蘭州有「太平鼓之鄉」美譽的皋蘭縣西岔鎮村民,日前在雪地中排練太平鼓舞,準備在春節期間獻技。 新華社

《上海》
豫園茶居前的荷花池,特別放置了十二生肖齊獻瑞的公仔塑像應節。 美聯社

《廣州》
北京路步行街燈籠高掛,吸引大批遊人行逛。 新華社

《台北》
昨日有大批民眾到台北市相當有名的年貨市場廸化街購物。 簡銘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