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平保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平保

【本報訊】平安保險(2318)上月公佈的世紀集資計劃,一直未被投資者認同,連官方《人民日報》亦加入批評行列,昨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平保可能立下壞先例,可能令一些上市公司仿效,利用政策的「空子」,把股市當成「提款機」,進行大規模增發、惡意「圈錢」;若此風漸長,勢必會對股市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廣大投資者的信心也將因此遭受打擊。
自平保大集資的消息公佈後,平保A股連續兩日跌停板,之後一周內又出現第三次跌停,令A股市場翻起千層巨浪。該評論文章指平保的融資計劃,還需要股東大會通過及監管部門批准,惟股價走勢已經表明股民「用腳投票」,反映投資者對平保再融資極度反感。
上月21日,平保公佈,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A股,以及412億元(人民幣.下同)分離可轉債,按當時A股收市價計,總集資額高達1600億元。不過,該計劃一直不獲投資者認同,文章指出,這主要由於去年3月,平保透過發行A股,已在市場集資389億元,如今不足一年再度集資,而且規模還創A股有史以來最高,加上沒有明確陳述集資用途,令人擔心其他上市公司紛紛仿效,股市或會成為「圈錢」的工具,投資者利益難以保證。

倡限制融資規模時間

該文章又援引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在制度層面上,作更詳細的規定,除了對融資比例的限制外,還應對再融資的具體用途、時間間隔等方面進行限制,例如上市公司融資後,第二次融資至少間隔三年以上;如果沒有重大收購行為,再融資額度不得超過首次公開發行的規模等。文章指出,通過制度規定來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在充份考慮公司融資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可達到融資者及投資者「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