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將至,市面出售的寵物鼠再成搶手貨,有市民買小倉鼠回家轉運。漁農自然護理署專家依書直說,指小倉鼠不屬鼠科類別。新春期間市民到郊野公園行大運,若運氣好可能觀賞到兩種本港土生土長的野鼠。至於移居本港、人人喊打的「坑渠老鼠」,市民最好避之則吉。 記者:林社炳 蔡元貴
漁護署自然護理主任石仲堂說,小倉鼠歸類為(Hamster)倉鼠科,中文譯名雖然有鼠字,但實際與(Muridae)鼠科有分別,「外國人唔會將rat與mouse歸類為Hamster,應歸類為Muridae。」倉鼠科與鼠科最大分別,是倉鼠尾巴短小,鼠類的尾巴較長。
針毛鼠會攀樹覓食
漁護署在本港共錄得八種鼠類,當中只有針毛鼠和印支林鼠被確認為本港天然生長的野生鼠類。針毛鼠身長少於320毫米;毛色栗褐鮮艷,背部有棕色脊斑,腹部呈米白色;尾背色澤較深,底部較淺色。印支林鼠的毛色灰棕,尾巴較長。
石仲堂形容,針毛鼠較印支林鼠漂亮得多,過去在港島陽明山莊和荃灣城門水塘進行生態調查時,較易找到針毛鼠出沒。市民在新春期間要是到郊野公園行大運,不妨留意枯黃草叢末端的地洞,抬頭察看茂林上的樹梢,可能會觀察到針毛鼠攀樹覓食。
至於屋頂鼠、黃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田鼷鼠則最愛到民居和田間覓食,是最不受歡迎、人人喊打的「坑渠老鼠」。

板齒鼠活躍大嶼山
除此之外,早期移居本港、別名鬼鼠的板齒鼠,至今仍活躍於大嶼山、米埔和八仙嶺。
灰鼠受學生歡迎
雖然倉鼠不屬真正的鼠科動物,但出售倉鼠的紅蘿蔔寵物店說,最近倉鼠的銷情特別好,平日每天賣10多隻,假日賣出近20隻。小倉鼠活潑可愛,向來有一定捧場客。店員說,近日倉鼠銷情不錯,可能是接近鼠年,市民跟風養鼠。
寵物店店員指出,出售的八種倉鼠中,售價最平是小灰鼠,每隻只賣15元,買家主要是小學生;售價最貴是長毛熊仔鼠,每隻180元,「熊仔鼠較其他小倉鼠大隻,放上手玩比較容易。」
然而,最受年輕男女喜歡的是俗稱「小露寶」的金毛倉鼠,每隻售價只需45元,算是中價貨。記者採訪當天正好遇上少女阿欣與其髮型師男友阿俊選購倉鼠,她說:「最近有朋友去旅行,託我照顧住兩隻倉鼠仔,覺得佢哋好得意。」友人回港後,阿欣對小倉鼠有點依依不捨,結果嚷着要男朋友送她一對。
繁殖能力驚人
阿欣特別挑一對雌雄倉鼠,她說:「希望踏入鼠年,可以生竇倉鼠仔。」阿欣也許不曉得,倉鼠繁殖能力驚人,牠們三至四周大已可交配生育,數星期繁殖一次,每次最多可以誕下20隻倉鼠仔,一般家庭難以承受。
愛護動物協會公關顏綺苓表示,愛協平均每年收到四、五百隻被遺棄倉鼠,最主要原因是倉鼠誕下兒女,主人無力飼養。愛協指出,倉鼠難分雌雄,牠們是獨居動物,為免過度繁殖,一個倉鼠箱只應養一隻倉鼠。

香港常見鼠科動物
中文名:針毛鼠 學名:Niviventerfulvescens
體長:少於320毫米
特徵:尾部較身體長,可分為上下兩色;背毛主要為紅棕色,當中摻雜一些刺狀剛毛
中文名:褐家鼠 學名:Rattusnorvegicus
體長:超過275毫米
特徵:頭骨較長,耳及眼皆細小;披毛粗糙,體背黑色,混有黑色雜毛;腹面灰色
中文名:板齒鼠 學名:Bandicotaindica
體長:超過200毫米
特徵:主色呈黑或棕黑,底毛有許多白色雜毛;頭部正面呈方形,門齒闊大呈黃色
中文名:屋頂鼠 學名:Rattusrattus
體長:超過180毫米
特徵:足部較其他鼠類短,呈黑色,趾白色;體背棕色,腹面淺棕至淡棕灰色
中文名:黃胸鼠 學名:Rattustanezumi
體長:超過180毫米
特徵:與屋頂鼠相似,披毛柔軟,體背淺棕色,腹面棕灰至淺灰色
中文名:印支林鼠 學名:Rattusandamoanensis
體長:超過100毫米
特徵:主色灰棕,背面有深棕脊斑,尾部略長於頭與身驅
中文名:小家鼠 學名:Musmusculus
體長:少於80毫米
特徵:耳圓,顎骨長而尖;足部黑色,趾尖白色;披毛柔軟,體背呈棕色,腹面淺棕色
中文名:田鼷鼠 學名:Muscaroli
體長:超過60毫米
特徵:樣子可愛,頭小耳大,外露上門齒;背部灰棕至灰色,腹部白至米白色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