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組調查多種熱門食品售價<br>超市搶錢貨貴逾兩成

監察組調查多種熱門食品售價
超市搶錢貨貴逾兩成

【本報訊】通脹隨經濟復蘇再度肆虐,市民又要在加價熱潮中度日。由一群區議員及地區人士組成的民間團體「超市監察組」在東涌及荃灣兩區進行的格價調查發現,大型連鎖超級市場的食品零售價,較同區小型超市或士多等商店,分別高出18%及26%。監察組批評大型超市壟斷的經營情況,正進一步拉高通脹,加重市民的生活負擔。 記者:蔡建豪

超市監察組上月底至本月初在東涌及荃灣兩區進行格價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惠康及百佳兩間大型連鎖超市,小型超市佳寶食品及食品零售商店唯多有限公司。
調查覆蓋紙包裝飲品、即食麵,以及五香肉丁、豆豉鯪魚、沙甸魚、火腿豬肉及菠蘿片等五款罐頭食品,比較在不同零售點購買同一數量品牌食品的價格差異。

與小型超市差價明顯

調查結果發現,於東涌區惠康購買兩包即食麵及五款罐頭食品,較區內食品零售店唯多的價格,分別高出29%及23%。超市購買兩款六包裝紙包飲品的零售價,則與食品零售店差異較小。不過,荃灣區格價結果顯示,大型超市百佳與小型超市佳寶食品的零售價差異非常明顯,於百佳購買罐頭、紙包飲品及即食麵,較佳寶的零售價分別高出26%、28%及17%。
歲晚是辦年貨高峯期,監察組同時以問卷訪問了264名市民,85%受訪者認同大型超市貨品零售價高於一般商店,當中以豬肉及副食品最為明顯。高達90%市民認為超市貨品售價存在減價空間,25%指政府應限制超市貨品價格、紓緩通脹問題。

超市監察組指大型超市會扼殺小規模食品零售店的生存空間。

不符「抵過人」宣傳口號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監察組發言人王國興指,大型連鎖超級市場透過高企的市場佔有率,獲食品供應商提供較低來貨價,或向供應商索取貨品「上架費」,成本已較一般小規模的零售商低,理應存有減價空間,現實卻與「抵過人」的宣傳口號不符。加上本港兩間大型超市均是由超級財團或地產發展商擁有,有利超市於屋苑或商場投資,可供消費者的選擇有限。要打破大型超市壟斷市場的趨勢,應加快公平競爭法的立法工作。
百佳發言人指,一直設有減價周期及跨類別貨品優惠等顧客優惠,不能單以超市貨品的零售價作出比較,相信精明的消費者懂得選擇。惠康發言人則指未了解調查詳情,暫時不作回應。

超市及一般商店貨品價格比較

‧五款罐頭(包括水仙花及古龍牌五香肉丁、珠江豆豉鯪魚、地捫沙甸魚及菠蘿片,以及兩罐長城火腿豬肉)
《東涌區售價比較》
惠康:82.4元
唯多有限公司:67元
差距:23%
《荃灣區售價比較》
百佳:76.8元
佳寶食品超級市場:61.2元
差距:26%

‧六包裝維他檸檬茶及荳奶
《東涌區售價比較》
惠康:26.8元
唯多有限公司:26.3元
差距:2%
《荃灣區售價比較》
百佳:31.5元
佳寶食品超級市場:24.6元
差距:28%

‧兩包出前一丁即食麵
《東涌區售價比較》
惠康:7.2元
唯多有限公司:5.6元
差距:29%
《荃灣區售價比較》
百佳:7元
佳寶食品超級市場:6元
差距:17%

‧總價錢
《東涌區售價比較》
惠康:116.4元
唯多有限公司:98.9元
差距:18%
《荃灣區售價比較》
百佳:115.3元
佳寶食品超級市場:91.8元
差距:26%

資料來源:超市監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