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br>中年運動忌操之過急 可參考心跳安全指數

專家之言
中年運動忌操之過急 可參考心跳安全指數

「中年人士運動強身絕對正確,但最忌操之過急。」對於一名中年漢在跑步機跑步猝死,浸會大學體育學系鍾伯光教授建議:「市民可參考一個運動心跳安全指數,計算方法係以每分鐘心跳上限220次,減去自己年齡再乘85%。以40歲中年人為例,其心跳指數是不超過每分鐘153次,中途若心跳、呼吸急促就要即時停止。」
鍾伯光續稱,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研究發現,年過40歲人士應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而且昨日天氣回暖,身體在運動時亦需慢慢適應。他補充,要了解運動期間身體機能變化,除可身懷心跳儀器全天候監測外,另一方法是與友伴一起運動,如玩跑步機發現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雙方無法交談,就是警號。

用跑步機要有適應期

至於患心臟病或慢性病人士,合適的運動包括游泳、踏單車等運動,但應先徵詢醫生意見;使用跑步機時,步幅由步行至急步,中間應有六至八個星期讓心臟、肌肉及關節逐步適應。
鍾伯光續稱,平日少做運動的市民,應找醫生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查,了解心臟在劇烈運動下會否出現心跳紊亂或缺血。另外一些平日少做運動人士,往往誤將運動量提升至身體極限以催谷體能,反而令身體「爆煲」引致隱性心臟病發。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