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礦務老二必和必拓須向全球礦務老三力拓提出正式收購建議限期前四個交易日,近年在資源談判屢遭外國公司握喉要脅的中國政府,終於透過重新定位為「國際化多金屬礦業公司」的央企中國鋁業公司,夥拍美國鋁業,斥資140.5億美元購入英國上市的力拓12%,相當於整個力拓集團9%權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這宗收購不單影響全球資源控制格局,甚至對內地資源行業重組也產生巨大影響。
目前屬於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雖然減至150家,但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已強調,今年將繼續加大重組力度,培植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經過數年擴張,由單一金屬鋁業起家的中鋁公司,總資產已達200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企業,實力超過另外兩家央企同業──中國有色集團及中國五礦集團,雖然三家央企的主業均定位為多金屬資源開發,但卻只有中國鋁業獲得「國際化」這柄上方寶劍。
內地有色金屬業分散
礦務公司有兩大類:一類是單品種上下游一條龍為主業,如美國鋁業;另一類則以多品種上游採礦為主業,必和必拓及力拓屬這一類。去年正當必和必拓提出三股換一股力拓時,內地便傳出中國不會袖手旁觀,數家大鋼鐵企業醞釀聯同中投公司截擊必和必拓,但鐵礦砂只是鋼鐵企業的主要原材料,以及「兩拓」其中一個業務,今次由披上「國際化多金屬礦業公司」戰衣的中鋁公司出陣,似乎更合適。
另一方面,自從鄧小平女婿吳建常掌管的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解體後,中國的有色金屬行業一直處於分散狀態,國企與民企並存,股民熟悉的湖南有色(2626)、洛陽鉬業(3993)、新鑫礦業(3833)均只是地方國企,國內外資源及產品議價能力不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實在有需要重新整合出一家巨企,與國際同業抗爭。
中國有色集團及中國五礦集團,近年已開始恢復收編散兵工作,但進展緩慢,遠不如中鋁公司,相信中鋁公司完成這次出海任務後,將掉轉槍頭,加速在內地兼併,看來好戲還有後頭。
記者:龍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