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由去年10月近32000輾轉回落至現時24123點,除散戶中招坐艇,據投資銀行界指出,原來一眾富豪亦遭逢災難性虧損,元凶為過去兩年十分受私人銀行客戶歡迎的Accumulator(累股交易)。Accumulator在跌市中淪為慢性毒藥,富豪身家大縮水之餘,更陰亁港股,坊間謔稱Accumulator為「lKillYouLater」。
Accumulator拖累富豪
雖然近日新開的Accumulator合約大幅縮少至去年高峯期的十分之一,平均約2000萬至3000萬港元,但據業界估計,真正的殺機是市場仍有為數達6000億元的Accumulator合約尚未平倉,如市況持續不濟,將成為港股後市的計時炸彈,屆時恐怕全城「被killed」。
所謂Accumulator,全名為KnockOutDiscountAccumulator,是ELN(股票掛鈎票據)的變種衍生產品,一般入場費(合約費)100萬美元,故買方實非富則貴,是富豪一族的遊戲;賣方則是投資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部門開出。
投資銀行推出Accumulator,實情是為其發行產品如窩輪進行對冲。例如投資銀行為其發行窩輪在市場吸納某隻正股,萬一正股股價急挫,便可通過Accumulator按一個預先協定價格,將這批正股派給富豪。不過,上月股災令部份富豪「收貨收到驚」,被迫平倉止蝕。
未平倉合約可能逾6000億
荷銀亞洲區產品研發主管吳偉發指出,去年港股10月底至11月上旬,曾急挫4000至5000點,觸發首輪平倉潮。他估計,現時已平倉的Accumulator只佔整體約20%,未平倉合約仍達80%,涉及金額約2700億元。合約中有逾80%以孖展進行,萬一要雙倍接貨,金額有機會超過6000億元。
另外,私人銀行通常會向客戶借出七成孖展,客戶只須付三成本金。如遇上大跌市,股價跌至30%本金不足夠以協定價買貨時,銀行便要富豪補倉,如不願補倉,銀行便把其早前買入的股票在市場沽售,連同發行商要在市場上大手沽售上手上用作對冲的正股,沽壓加倍令市況極度波動。
由於這種衍生工具的掛鈎股份,均是大市值藍籌股或熱門中資股,如滙控(005)、中移動(941)及港交所(388)等,每當市況不濟,在富豪平倉投行掟貨下,容易引起斬倉潮,連帶恒指出現動輒千點跌幅。
Accumulator賺蝕例子
年期:1年(250個交易日)
掛鈎股票:港交所(388)
參考價(簽訂合約時市價):220元
行使價(參考價的85%):187元
贖回價(參考價的102%):224.4元
保證現貨交付:首月(22個交易日)
每日買入股份數目:171股*
合約總值:800萬元
*假設合約總值800萬元,每年約有250個交易日,投行每日買股資金32000元,將以187元價格買入約171股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