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雪災比沙士疫潮為害更大 - 盧峯

蘋論:雪災比沙士疫潮為害更大 - 盧峯

數以十萬計的民工仍然受困在幾個大城市或交通樞紐城市,仍在等待着回鄉的客車、火車;數以十萬計的旅客仍然被困在冰雪封鎖的路上,不知道甚麼時候可以到達目的地;數以百萬計的居民,仍然被困在斷電斷水的大、小城市,不但未知何日恢復正常生活,更要擔心生活必需品如糧食、取暖用燃料能否及時得到補充。
對胡溫政權來說,今次雪災的考驗比○三年的沙士疫潮更嚴峻,處理上也更困難。因為今次救災涉及的環節及部門實在太多太複雜了。從運輸到能源,從天氣預報到救援,從物價到出口都要全盤考慮;甚至還要擺平不同省政府的不同利益。任何環節處理得不好或太偏重某個環節的話,都可能鬧出亂子。
就以運輸問題為例,若果把時開時停的道路、鐵路優先用以運送煤炭、汽油等燃料,堆在車站的民工等的時間便可能更多,人數也會越來越多。但若果優先運送民工回鄉,電廠缺乏燃料的情況便會更嚴重,備受雪災侵襲的居民特別是重災區如貴州、湖南的人民將會苦上加苦。如何取捨、如何判斷、如何協調,需要的是真正的管治能力及水平,需要的是了解、統馭全局的能力。單單是溫言安慰或豪言壯語都是不管用的。
目前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打通連貫各地的交通大動脈,包括道路、鐵路、機場,讓燃料及其他必要物資可以送到缺電、缺水、缺乏取暖用燃料以至可能缺糧的地區,避免雪災造成重大的人命傷亡。
應該看到,今次重災區如貴州、湖南部份地區的一些中小城市及農村已飽受缺電、缺水及道路中斷之苦,儲存的燃料、糧食越來越少。若果短期內無法打通主要道路恢復正常補給,居住在這些城市的數以百萬計居民隨時要面對既凍且餓的威脅,甚至因此而出現更大的災難。
要打通交通大動脈,要增加交通運載能力,常規的裝備,地方政府本身的資源及能力顯然已不足夠,動員軍隊的重型裝備及工程專家是刻不容緩的。也只有軍隊才有大量額外、備用的人力物力應付今次漫長而嚴重的雪災。事實上外國在應付大型天災或突發事件時也會出動軍隊協助救災,中國是黨政軍一體化的政府,大量調動軍隊及軍用裝備為人民解困更是理所當然的事。
由於中國的雪災災情嚴重,大量內地人民的生活受威脅,很多香港居民及志願團體都發起支援及救災活動,例如募捐物資、籌款賑災等。這些活動當然有必要及有意義。但是,各團體及熱心人士的賑災、救災活動應以不加重內地各級政府的負擔,應以不加重內地公路、鐵路網負擔為大原則。要知道今次雪災中內地居民短期內最缺乏、最需要的不是衣物、帳幕、棉被之類的物資,而是電力、食水、取暖用燃料及基本的交通運輸服務,這類東西只能由內地各級政府協助解決,境外團體及個人是幫不來的。假若海外的救援團體包括香港的救援團體像以往賑災那樣向內地運送大量物資,原已不勝負荷的鐵路、公路系統將更擠塞,將有更多延誤;各級政府也難免面對額外的工作量及壓力。
也許,更實際、更有用的做法是把救災的焦點放在災後重建上。貧困地區如貴州、湖南部份地區的農村在雪災後肯定有大量房屋受損或倒塌,肯定有大量農田、農村水利工程、鄉村道路受到嚴重破壞,令居民面對長遠的生活困難。若果市民及團體能把捐款集中使用在災後重建方面,這些地區將可以較快復原,這些地區的居民將可以盡快擺脫雪災的壞影響。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