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殺埋身<br>投資商品、房產保值

負利率殺埋身
投資商品、房產保值

上月,美國聯儲局兩度減息,幅度高達1.25厘,本港銀行相繼跟隨,活期存款近乎「零」息;反之,通脹卻有升溫壓力,香港明顯踏入負利率年代。面對購買力下降,小市民要為資金尋找出路,以免存款放在銀行蝕息兼貶值,商品及房產資產具保值能力。 記者:陳景揚

聯儲局繼上月22日突然減息0.75厘後,上周議息後再減息半厘,短短一個月減息幅度達1.25厘,聯邦基金利率降至3厘水平。本港銀行雖然未有完全跟足,但減息幅度亦達1厘,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已跌至1厘以下,部份銀行的小額存戶更已進入「零」息年代。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認為,本港息口跟隨美息走勢,美國正處於減息周期,初部預計聯邦基金利率有機會低見2.25厘。另外,從中國及澳洲入口的消費品紛紛加價,計及今年本地工資上升及首季差餉寬減等因素,預期上半年通脹幅度約2.2至2.7%。
本港通脹因食品價格及私人住宅租金上升推高,東亞銀行最新的經濟分析月報亦指出,通脹主要受強勁內需帶動,在去年首11個月內,零售總額增長約12.4%,07年10月樓價比07年初升13%,這些因素帶來的正面財富效應,令今年通脹率達3.5%。

存款息低難敵通脹

另一方面,本港銀行連番跟隨美國減息,銀行存款利率低於通脹,負利率時代正式來臨。此外,現時物業實際按息已跌至2.85至3厘水平,同樣低於通脹,本港同時出現樓按負利率的情況,借錢買樓相當於零成本。與其眼白白看着存款貶值又冇息收,其實可透過投資商品房產爭取回報。

陳寶明

商品抗美元貶值

美元疲弱、利息趨減,加上人民幣升值及進口通脹等因素,將有利黃金、石油、農產品等商品價格走勢,上月金價已升穿每盎斯923美元水平,市場預期年內將高見每盎斯1000美元。

礦業基金升幅達45%

在負利率及美元貶值情況下,資金流向商品市場以保持購買力,投資者可考慮直接持有黃金或買入商品基金。過去一年,不少商品基金錄得三成以上升幅,其中美林世界礦業基金升幅便達45%(表1)。
買賣方法:可透過零售銀行買入基金。
費用:需支付認購費、每年管理費或表現費,管理費介乎1.15至1.75%。
風險:商品價格受美元走勢影響,若然美滙掉頭上升,商品價格有機會回落。

收租股REITs賺息價

通脹將帶動租金上升,有利以租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股份,投資者可考慮投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或收租股,這類股份股息回報穩定,股息率較銀行存款吸引(表2),投資者有機會賺取股息的同時,兼得股價上升帶來升值回報。
不過,選擇股份時要留意旗下收租物業的種類,在負利率環境下,商舖及寫字樓租金升幅會較明顯。除了直接投資股票外,亦可考慮投資亞洲房地產基金(表3),把握升值機會兼可分散風險。

商舖寫字樓睇高一線

股價:過往上市的REITs並不受投資者歡迎,除領滙(823)外,其餘REITs都仍在招股價以下,近幾個月負利率出現,其行情才看漲。
派息:REITs由於要將物業組合最少90%淨收益,以股息分派,故派息一般較收租股為高,介乎3.7至7.8厘。
風險:收租股表現易受整體大市氣氛影響,近期股市上落波幅大,股價短期波動性高。
另外,亞洲房地產基金入場費要2500美元(1.95萬港元),門檻相對較高,而且亦要支付首次認購費及每年基金管理費、表現費,投資成本較高。

直接買樓保值博升

按揭負利率來臨變相令投資者「免息」置業,市場預期美息走勢持續向下,最少要兩三年後才重回升軌,有利房地產市場表現。若有足夠資本,可考慮投資物業,買「磚頭」保值。
成本:以一個170萬元的中小型單位為例,七成按揭、供20年計,減息前按息4厘,每月供款約7211元;減息後,以按息2.85厘計,每月供款只需6511元,慳足700元。
睇好:利嘉閣地產董事總經理廖偉強,料整體樓價升幅可達三成,豪宅則睇升三成以上。
風險:樓宇按息受美息走勢左右,若美息回升,供樓負擔將會增加。樓價上升固然可享受升值回報,相反若樓價下跌,投資者有機會錄得虧損,故買樓投資較適合資本雄厚的長線投資者。

有足夠資本不妨買「磚頭」保值。 資料圖片

專家
買銀行股當高息存款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減息初期對樓市有短暫刺激作用,長遠卻未見有太大幫助,建議先觀察內地經濟及美國衰退,對香港帶來的影響,才作出置業決定,切勿急於一時。
他又稱「歐美地方的投資者面對低息時,會買當地銀行股,將有關投資當作存款,而本港銀行股可考慮中銀香港(2388)、工銀亞洲(349)及大新銀行(2356),股息大約有4厘,回報算不俗。」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