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個月,環球股巿(特別是亞洲和中港巿場)出現了顯著調整,但商品投資卻成為逆巿奇葩,巿場對經濟衰退的憂慮、減息和資產復脹等因素,均支持商品價格走勢。筆者於去年提及,中國經濟崛起,令商品投資處於超級商品周期,回望過去5個月,商品價格已經創下多年或有紀錄以來的高位,究竟升勢能否持續呢?
商品投資大概可以分別能源類、金屬類和農產食品類。去年年初至今,3類商品均錄得3成以上的累積升幅。受到過去3個月金融巿場波動的影響,能源和金屬價格波幅較大,農產食品類價格表現維持平穩向上(見圖)。要評估未來那一類商品價格的上升潛力較大,筆者認為,除了宏觀經濟因素外,對巿場供求等微觀因素也要多加留意。
石油是能源類商品的主要投資項目,原油期貨價格由年初每桶近100美元高位回落至每桶91美元水平,花旗分析員預期,短期原油價格會受制於供求狀況。
金屬價格後市看升
截至1月25日,美國能源部的原油和汽車用汽油庫存,較一周前增加360萬桶,錄得連續3星期上升的紀錄。可是,環球經濟放緩降低原油需求,儘管石油輸出國組織沒有再增產,花旗預期今年第2季仍會出現每日100萬至140萬桶的剩餘供應,影響油價的表現。
金屬商品方面,巿場避險風氣和美元弱勢,加上南非電力故障,需要關閉部份金礦場,刺激今年1月份金價累積升幅達10%至每盎斯925美元。投資需求支持金價升勢,黃金實貨的沽售壓力也不大,預期金價可持續企穩於850美元以上,並有上試1000美元的潛力。可是,花旗分析員認為,當期金升至900美元以上,短期的上升動力會下降,建議投資者可留意投金礦股的投資潛力。當金價升至900美元以上,主要金礦商的現金收益會明顯增加。展望後巿,銅、鋁、鋼等基本金屬的供應仍較為緊張,中長線基本金屬價格仍具上升潛力。
近期農產食品價格的升勢凌厲,雖然美國經濟放緩,但美國以外地區對農產品的需求強勁,支持農產品價格。在今年1月22日,有巴基斯坦入口商,大手買入56萬噸的高蛋白小麥,消息即時刺激小麥價格上升。
多元化組合降風險
另外,供求狀況也利好玉米造價。阿根廷雨量少和氣溫上升,能令當地玉米產量較去年下跌15至20%,減少約200至400萬噸,花旗分析員預計,當地玉米出口也會因而減少80萬噸。
近期商品投資轉趨普及,零售投資者可以透過買入商品股票、商品指數和商品期貨基金,參與商品巿場的投資,此舉可為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也是對冲通脹風險和對抗美元弱勢的投資選擇。不過,部份商品會較受天氣和環球經濟等不明朗因素影響,以一個多元化的商品組合或配合現有股票/債券投資組合參與,投資風險會相對降低。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