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年糕點變變變,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原始的椰汁年糕、蘿蔔糕、芋頭糕。
那天朋友處有人送來橙酒年糕和薄荷酒年糕,一款橙色一款綠色,有點酒香──但總有洋人穿旗袍之感。至於市面上什麼南瓜芝士年糕、金箔杧果年糕、朱古力年糕、甘笋年糕、番薯年糕……都是商人各出奇謀,製造賺錢機會吧。
當見到原隻吉品鮑蘿蔔糕,接近三百元一底,反應是:「又有鮑魚的份!」
五月糭、八月十五中秋月餅,裏頭都塞過此物。不知是食品的聲價,抑或鮑魚之淪落。老實說,好好一隻吉品鮑,當然現吃為高。作為暴露的「餡料」,經加工、防腐、急凍、翻煎,還有什麼原味?放置一底蘿蔔糕上面,似大機構金字塔頂層,睥睨下面身世不相配的二打六,切片又費勁。
蘿蔔糕芋頭糕的用料,金腿、瑤柱、蝦米、臘味……以外,必須有大量的蘿蔔絲、芋頭粒,才散發二者獨特香氣,提升了質感。
──但,為什麼仍然吃不到「真真正正」的蘿蔔糕和芋頭糕?主角份量少,混在慘白色的粘米粉團中,既像隱士也像忍者,不但失去本色,名不符實,還遭喧賓奪主,更加附送有毒的防腐劑。
看來,只有「自家製」糕點最叫人嚮往。但誰有工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