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官員早前以立法會功能界別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九成為理由,力撐功能界別的存在價值,政府昨日提交目前30個功能界別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顯示漁農界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1%,卻可以佔一席位;區議會、鄉議局對本地生產總值更毫無貢獻,卻也各佔一席。泛民主派形容有關數據凸顯功能組別的荒謬性,要求予以取消。 記者:林俊謙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早前來港主持政制發展座談會,公開表示立法會功能界別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九成,有存在價值,泛民主派要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就有關說法提交文件。
漁農界只佔0.1%
政府昨日向立法會審議《2007年立法會(修訂)保例草案》委員會,提交一份30個功能界別,各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的文件,結果令議員嘩然。其中漁農界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1%,卻可以佔一席位,同樣有一席的進出口界,卻佔本地生產總值22.7%,反映議席分配與界別佔本地生產總值,完全不成比例。此外,政府將房屋署業務,也計入地產及建造界生產總值;又將水務署業務,計入涉及工商及製造界別中。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在會上批評,根據政府有關數據,勞工界和其餘九個專業界別合共只佔本地生產總值23%,明顯不符事實,「政府咁講其實係侮辱緊全港嘅打工仔!」獨立議員陳方安生質疑,政府的數據指功能組別佔本港生產總值九成,但當中有權投票的人只屬少數,「政府咁講法,係咪代表有權投票嘅21萬人佔GDP百分之九十?」議員張超雄指出,有關數字凸顯功能組別的荒謬性,「漁農界有一席,進出口界嘅生產總值係漁農界200幾倍,又係得一席,咁究竟點樣分佈?」要求取消功能界別。
何鍾泰:令人不安
漁濃界代表黃容根批評政府有關數據未有反映鄉議局和區議會所佔的生產總值,「係咪代表佢哋對社會冇貢獻?」工程界何鍾泰形容,文件「令人不安」。不過,進出口界議員黃定光表示,以本地生產總值去劃分功能組別是荒謬的做法。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秘書長何健華承認,有關數據以本地生產總值做基礎,跟功能組別涵蓋的範圍不同,「當中可能係有少少差別」。
各功能界別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
功能界別:漁農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0.1%
功能界別:資訊科技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2.5%
功能界別:飲食界、旅遊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2.7%
功能界別:批發及零售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3.6%
功能界別:工業界(第一)、工業界(第二)、商界(第一)、商界(第二)、紡織及製衣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6.4%
功能界別:地產及建築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7.4%
功能界別:航運交通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8.3%
功能界別:金融界、金融服務界、保險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12.8%
功能界別:進出口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22.7%
功能界別:法律界、會計界、工程界、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教育界、醫學界、衞生服務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社會福利界、勞工界
佔本地生產總值:23%
功能界別:鄉議局、區議會
佔本地生產總值:不適用
總計:89.5%
資料來源: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交立法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