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目鯛樣本 水銀超1.8倍

金目鯛樣本 水銀超1.8倍

【本報訊】繼本報驗出4個吞拿魚刺身樣本水銀超標,食物安全中心昨日又公佈市面有兩個金目鯛樣本水銀含量超標1.8倍,小部份已流入市面。該中心警告市民,長期食用水銀可影響神經系統,孕婦及小孩應避免進食吞拿魚及劍魚等水銀含量較高的魚類。
該中心去年抽驗逾1,300個魚類樣本,其中140個作重金屬測試,包括刺身。結果顯示,兩個金目鯛樣本水銀含量為1.4ppm,較法定標準的0.5ppm高出1.8倍;另有一個帶子樣本鎘含量為3ppm,超標5倍。該中心指出,金目鯛是深海大型魚類,會用作刺身,有關樣本由日本入口。

或驗不同魚類

對於本報日前驗出市面有4個吞拿魚刺身樣本水銀含量超標,食物安全中心助理署長李小苑說,該中心去年抽驗兩個吞拿魚刺身及罐頭樣本,前年抽驗7個吞拿魚罐頭,全部重金屬測試結果滿意。她否認監管不力,但會跟進事件,並到相關零售點抽樣化驗,「大家抽樣唔同,驗出嚟嘅份量有啲高,有啲低,一啲都唔出奇」。李小苑又稱,鑑於市民喜歡吃魚,該中心正研究不同魚類的水銀含量,結果稍後公佈。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促請政府重點抽驗市民普遍食用的食物,並檢討抽驗標準,「唔係次次等到出咗事,先至慢慢跟進,唔可以輕輕帶過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