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十事」 - 李碧華

「銅十事」 - 李碧華

鬧市一走,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一坐,總發覺四周的人都在講電話。看手機繩和掛着的東西,毛公仔起碼三四個,加上五彩繽紛的飾物,累累贅贅一大串。毫無用處。
職場人士不管地位高低,他們的鑰匙包也十分「飽滿」,門匙車匙抽屜保管箱辦公室家居所需,亦一大串。現在可以顏色形狀分得清楚,一目了然。不過身外物如此繁雜,予人「俗務羈身」之感。
從前的人不需要太多鎖,也就不需要太多鑰匙,隨身所帶,會輕快點吧?
原來有更繁雜的。
在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中,有一串「銅十事」。顧名思義,即十樣物品給繫結一起。
唐代時人隨身所攜的生活用具,多為化緣僧侶應用。計有:──
銅罐(取水用具)、陽燧(取火用具)、針筒(相當於現代的針線包)、剪刀、勺子、濾水囊(人們外出就地取水時,用來過濾的工具)、鑷子(夾物用)、牙剔、耳掏、魚鐫(幫助扣鈕扣所用之物)。
以上物品均小巧、精美、實用。以銅所製,不易生銹,全以銅鏈繫成一串,可作佩飾。
看到「銅十事」,聯想「不求人」。吃十方飯之餘,生活細節與難題,少開口求助,不增添麻煩,盡量自己解決,也很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