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一般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會一面倒地朝拜一位明星,甚至將其不足之處合理化,歸納為風格一種──這是港台節目《不死傳奇》給我最大的啓示,傳奇是屬於死者的。
所以周星馳是絕無僅有的LivingLegend。蟄伏3年便引得全港傳媒前仆後繼自發大搞十幾版致敬特集!喜愛周星馳,幾乎成為香港人身份認同一部份。當全世界酷愛分字頭嗟怨你唔明我我唔明你,惟有周星馳電影,幾個字頭口徑一致,讓人夠膽買一叠飛分給阿公阿婆阿爸阿媽阿哥阿妹不怕有人悶親,家庭和睦,好在有周星馳,如此造福社會,難怪《長江7號》首映曾特首都去睇。大概繼無厘頭後又開無字頭觀眾群先河,但我無辦法,惟有六七八。
記者:劉嘉蕙
攝影:陳盛臣、劉嘉蕙
文化壽星公湯禎兆
1969年生、作家。今天生日正是《長江7號》上映日,已一早買定飛。
6字頭
星爺給我的生日禮物
《長江7號》選在1月31日上映,聽聞有一個人極度開心,他叫湯禎兆,今天39歲的湯禎兆。
為了在正日會星爺,湯禎兆連《長江》首映這個墟都冇趁,身邊朋友講戲講到烽煙四起,他忍得住,「試映開10點幾,我第二朝仲要返學。」記者求證,他淡化興奮,「反映佢喺我心目中都唔係太重要啫,不至於要我瞓少兩粒鐘。」但買了飛?「買咗。」放學即刻撲去?「唔使咁趕,一日有成6場。」嘩,開6場都記得。
他比周星馳細7歲,算是同字頭人了,周89年在《蓋世豪俠》中嶄露頭角,他那時剛入中大。「我住崇基明華堂,大學生生活一般各有各忙,不過每晚一播《蓋世豪俠》,宿舍所有人都會忽然現身,齊集大堂等追電視,是很重要的SocialEvent,每晚閒閒哋有百多人。」
最愛回魂夜
95年,是周星馳票房上的失收年,3部由劉鎮偉執導的電影全部不叫座,湯禎兆看《回魂夜》卻看得津津有味,「自己最喜歡劉鎮偉時期的周星馳,尤其《回魂夜》的角色,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況味,那時我剛開始寫作,這部戲讓我有很多反思,原來一個人叻過晒全部人,看得比所有人通透,下場可能會係咁。」
由演員周星馳到導演周星馳,湯禎兆認為周星馳「技術上進步,創作上退步」,「這幾乎是所有創作人都會面對的處境,不獨是周星馳一人的問題,甚至可能不是他自身問題。以前王晶年代、李力持年代,你看得出背後有一個團隊,一班份量相當的人,日日夜夜為一句對白抝到面紅耳熱。今天如果說周星馳霸道,或者問題其實出在,仲有冇一班咁嘅人陪佢鍊呢?」簡單說,是黃金時代過去了。
念舊影評人馮家明
1972年生、影評人。出席《CJ7》首映後新鮮滾熱辣寫了一篇影評,鬧爆。
7字頭
回到星仔時
去《長江7號》首映前,家明很興奮。
「日頭上堂,我仲周圍同人講今晚去睇《長江7號》,學生不知幾羨慕。」
結果得到一個失望的晚上。
「一路睇,我一路望錶,就完場喎,仲未見有過癮位?」他如坐針氈充滿問號。「完場後大家排隊攞電話,都係一副唔知講乜好嘅樣。返到屋企我狂上YouTube翻看周星馳舊戲,回味那無賴可愛的星仔。老實講,部戲我全冇意欲翻睇,我戥周星馳滴汗。」
唔識陳百強
愛之深責之切,7字頭的家明,是看《黑白殭屍》大的細路。
「小學時追黑白殭屍,覺得呢個哥哥好特別,不修邊幅,好似唔鍾意小朋友,但說話方式、節奏控制很有自己一套。」由小學到中學,舉凡周星馳電影上映,家明一定入戲院睇、電視重播,又睇、連周星馳上東華、做港姐嘉賓都睇幾次。「星仔時期的周星馳,是永遠都好睇,就算閒閒一站、上電視篤吓枱波,那種沙塵輕佻的感覺都很搶鏡。」
家明說,沒有幾個人像周星馳,雅俗共賞跨越時空。「普羅大眾覺得他過癮,文化人覺得他有意思。」跟新一代閒談,他更驚訝周星馳不老。「八、九十年代的巨星通常無法過渡到二千年。那天電視做《不死傳奇》廣告,講陳百強,有學生竟問我邊個係陳百強?就算李連杰、周潤發,現在還有拍戲,但新一代都覺得不關自己事。只有周星馳,坐地鐵都聽到中學生爭住認係粉絲。」
星仔跳級星爺
他喜歡星仔,乜都夠膽死,小卒碰碰撞撞變成大英雄;成為「星爺」,將大師攬上身,反而不討好。「近年看周星馳,覺得他作繭自縛,將自己推入絕路。像《少林足球》,個個一嚟就曉飛,輕易封個世界第一。《功夫》又係,講到角色天下無敵。許多電影導演,都喜歡埋下伏線,呢部戲鋪下一部戲種子,但周星馳去得太盡,變成沒後路可行。到《長江》已經要玩轉型,講溫情、加強Drama。但佢仲咁後生!」
「我很好奇,連招牌小人物變大英雄大橋都放棄,周星馳跟住仲可以點?」
粉絲變對手盧海鷹
1981年生、城大創意媒體學系一年級生。兩星期前自編自導自演周星馳對白大串燒短片參加比賽。
8字頭
「我扑過周星馳。」
跟盧海鷹(Leo)到《逃學威龍》的AdamSmithInternational影相,他即刻上身,「佢就係企呢個位。」
周星馳電影對白,他倒背如流,Yahoo舉辦周星馳短片比賽,他花兩天時間自製周星馳對白大串燒,片長7分鐘。「我們這一代個個屋企都錄電視,返屋企就煲,煲完返學校跟同學鬥背對白。」
電影電視,他知無不煲煲無不盡,《喜劇之王》訓練班出書,他都由頭到尾睇到熟,訪問中途忽然揼心,「唔記得帶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嚟呀!」語調竟有3分似周星馳。
尹天仇真人版
他的前半段人生,基本上是喜劇之王尹天仇真人版。
Leo細細個迷李小龍與周星馳,跟着學功夫,夢想當演員。冇人拍嗎?他自拍,17歲自編自導自演短片《香港仔》,向兩位偶像致敬,拿去參賽贏了第4屆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青少年組金獎。《少林足球》開戲,他帶《香港仔》去見李力持,成功獲得一角,在《少林足球》中用酒樽扑周星馳個頭。
「酒樽是膠棍外包棉花,NG了3、4次,周生叫我唔好留力,盡情扑落去。」《少》片拍了3個月,在珠海片場過集訓式生活,不用埋位時,他眼甘甘看周星馳導戲,攝位做人肉沙包讓星爺練拳。
拍完《少》片,他到處碰機會,考演藝、報無綫訓練班,統統失敗,「我唔係靚仔,在人群中不突出,好難會揀到我。」
我要做破壞之王
但他不放棄,不斷跑幕後,做場記、副導,《破壞之王》是他的心靈雞湯。
「《破》好勵志,講一個外賣仔,因為鍾意一個女仔,開始苦練武功,我覺得好似自己,我細個自我形象低落,惟有練武,令我有番自信。」
周星馳訪問,Leo百看不厭,「他在電視台的經歷,對我有好大勉勵作用。有一次周生見到吳孟達對住一張紙,望咗好耐,上面得幾行對白,達叔同佢講,『就係冇嘢搞,所以要望到有嘢搞。』,周生因此學到,做演員要珍惜每一次演出機會。」
26歲讀Year1
他也想珍惜,不過現實是,他連演出機會都冇,與其等運到,他決定增值,26歲人入大學讀Year1,跟十八廿二同學仔上堂學拍片。多得近期短片熱,他課餘拍片放上網,被Yahoo推介,開始得到注意。來年揀主修,準備學動畫。
「即使做唔成演員都有一技傍身。」
從AdamSmith下山,小巴到達銅鑼灣,他一個箭步走去預購《長江7號》戲票了。
星星之火
430穿梭機年代
未大紅已成功建立專烚細路的形象,喜劇細胞已然綻放。
電視劇年代
建立無厘頭風格,《蓋世豪俠》的口頭禪「飲啖茶、食個包」成流行用語,並結識李力持、吳孟達等拍檔。
電影初露光芒
乘賭神之勢,《賭聖》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與周潤發、成龍並稱為「雙周一成」。無厘頭演繹風格打造港產片經典。
演而優則導
90年代中後期開始參與幕後工作,《國產凌凌漆》為首部編導作,後有《食神》、《喜劇之王》。與劉鎮偉合作的《西遊記》及《回魂夜》票房失利卻是影評人口碑之作。
獨當一面時期
周星馳單獨執導作品加強特技元素及視覺效果,減少地道對白,以迎向國際市場。兩部作品先後打破港產片票房紀錄,並橫掃港台電影頒獎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