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差12個月,美國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卸任。入主白宮七年,他前天(周一)在國會山莊,發表了第七篇也是任內最後一篇國情咨文(StateoftheUnion)。沒有向「邪惡軸心國」發難的鬥心,沒有矢言不論生死活捉拉登的激昂,沒有誓要推翻伊拉克獨裁者侯賽因的戰意,在最後一篇國情咨文中,他再沒有勾勒出雄心大計,卻只承認美國經濟放緩。形勢比人強,在這篇演說中,他沒有留下足以留名青史的偉大總統身影。
喬治布殊上台以來,最激盪人心的一篇國情咨文,就是揚言與恐怖分子誓不兩立的一篇。對比那一篇,他前天的演說,明顯謙卑得多。當目下美國人在餐桌前都討論着經濟問題,他面對現實,開宗明義就聚焦經濟問題。
「我們經濟正陷入不穩定時期。」他說:「長遠來說,我們對美國經濟深具信心,但短期而言,我們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拯救經濟,成為他卸任前的最大挑戰,但他沒有再提出新的刺激經濟方案,只敦促國會盡快通過他於月中提出的1,500億美元(11,700億港元)方案,通過退稅和向企業提供優惠刺激經濟,不要再強加措施令方案出軌。他又促國會將在2010年屆滿的減稅項目永久化。
希拉莉指將「經濟推向衰退」
但民主黨人對他的經濟主張,反應冷淡,指沒有新意。競逐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奧巴馬(BarackObama)批評,他的方案只能短期刺激經濟,但長遠未能解決問題;希拉莉(HillaryClinton)則指喬治布殊一手將「21世紀繁榮的經濟推向衰退邊緣」。民主黨人對永久減稅項目也很冷淡。
刺激經濟沒有新點子,喬治布殊的國情咨文也不見再有宏圖大計,只重提「未完成的任務」。首要的是伊拉克──他卸任後功過評價的關鍵,他指去年增兵30,000的策略成功令伊拉克教派衝突和攻擊減少,「雖然有些人否認增兵策略奏效,但敵人依然危險,美軍有更多工作要做」,他對撤軍伊拉克隻字不提。
贏得逾70次「禮貌性」掌聲
至於另一個「邪惡軸心國」伊朗,他呼籲伊朗交代清楚核計劃,只要作出澄清,美伊可作出談判,他重申美國「會維護在波斯灣的重要利益」。問題是,他幾年來對伊朗發出一次又一次警告,伊朗都沒有理會。
他重申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今年底前達成永久和平協議,推動中東和平。但他早於去年底一反上台以來對以巴衝突撒手不管的常態,甚至召開了中東和平峯會,只是未見實際成果。
只是將舊調重彈一遍,喬治布殊的最後一篇國情咨文沒有新意思、大動作,53分鐘贏得逾70次掌聲,只屬禮貌性質。如果要從演說中尋找喬治布殊要做偉大總統的身影,美國經濟衰退的陰霾和未完成的任務都遮蓋了那身影。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國情咨文重點
經濟
‧承認經濟放緩,促國會盡快通過1,50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
‧籲將2010年屆滿的減稅項目永久化
外交
‧增兵伊拉克但沒提撤軍
‧促伊朗澄清核計劃,停止資助恐怖分子
‧承諾年底前促成以色列永久和平協議
環保
‧未來三年提供20億美元發展潔淨能源
‧2009年底前就減排溫室氣體和聯合國達協議
內政
‧提出總值3億美元(23.4億港元)的兒童助學金計劃
‧撥款資助手皮膚細胞培植幹細胞的科研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