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發病次數增加<br>夢遊兒童或患羊癇症

倘發病次數增加
夢遊兒童或患羊癇症

【本報訊】兒童經常夢遊或因患上羊癇症,精神科醫生指,曾有一名10歲男童出現夢遊症狀近四年,每次發作均會打開衣櫃門小便,令家人十分困擾,到後期差不多每天發病,家人帶他往求診始確定患上羊癇症,更有病情嚴重的患者試過一晚夢遊13次。羊癇症有多種發病方式,其中一種與夢遊相似,若延誤治療患者易在發作時受傷,並令病情惡化。 記者:梁瑞琼

本港約一成兒童會出現又稱為睡行症的夢遊病,精神科專科醫生方日旭表示,患者大多於4至8歲期間發病,到12、13歲時又會自行斷尾。患者普遍每月病發一至兩次,發病時會從深層睡眠中部份蘇醒過來,但仍未有意識,每次動作沒有固定模式。他解釋兒童腦部在發育期間出現不正常,加上發燒及壓力,均可引致夢遊,但隨着發育完成,夢遊也會不藥而癒。
方日旭指,家長只要確保兒童在夢遊時安全,即不需過份擔心,但若夢遊次數增加至每月四至五次,便有可能是患上羊癇症。他解釋,一般人誤認為抽搐就是羊癇症,但羊癇症其實是患者腦內一些細胞發出不正常的電訊號,影響其他細胞,引致身體出現不同的怪異表現,例如失去意識、突然無力跌倒及抽搐等,若患者在晚上發作,情況便與夢遊相似,容易被忽略。
方日旭表示曾有一名男童於6歲開始出現夢遊症狀,晚上會站在床上,初時次數不頻密,至9歲時發病次數加至每天一次,並會重複下床走到母親房間,打開衣櫃門小便,不但弄污衣物,更令家人非常擔心其安全,家人於是帶他求醫,接受多導睡眠圖檢查及腦電波測試後,終確診為羊癇症,服食抗羊癇藥後病情好轉,現已康復。

延誤醫治 容易受傷

不少羊癇症患者也因忽視病徵而延誤治療,方日旭指,曾有20多歲的男患者發病近八年才求診,發病時會從睡夢中「彈」起,發出叫聲後再從床上掉到地上,以致經常弄傷手腳,最嚴重時曾一晚出現13次不同程度的發作,家人一直以為是夢遊,後來病情惡化始求診。
方日旭指,羊癇症可以藥物治療,但患者若延誤醫治,便會增加病發時受傷的風險,羊癇症的病情也會惡化。

多導睡眠圖檢查可為兒童羊癇症患者確診。
方日旭醫生提供圖片

夢遊與羊癇症比較

發作次數
夢遊:不頻密,約1個月1次
羊癇症:非常頻密,甚至每天發作

事後記憶
夢遊:醒來後沒有記憶
羊癇症:醒後通常沒有記憶

發病年齡
夢遊:患者通常是兒童
羊癇症:可出現在任何年齡人士身上

動作
夢遊:沒有固定模式
羊癇症:重複,有固定模式

受傷或暴力行為
夢遊:較少
羊癇症:較多

發作時間
夢遊:1至10分鐘
羊癇症:少於1分鐘

資料提供:方日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