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週刊,攤販提議:「要不要紙巾?不要減價一元,付十九元即可。」
這是我近期聽到最文明的一句話。如果阿姐問可以不拿紙巾嗎而又沒提議減價一元,相信口袋內仍有紙巾可用的我一樣接受,正如平日購物如無實質需要,我也婉拒方便塑膠袋。
一包紙巾一個膠袋需費低廉,用不得其所你一包我一包你一袋我一袋,兼隨便扔棄將構成我們的城市,廣而推之我們的地球日漸難荷的重擔。
隨報附送的紙巾本來形式上減輕報刊的價錢,讓市民心理上得點補償,但後果在公民教育未長進的社會,例如我們中國人的地域卻現眼報以滿街滿巷各式紙蝴蝶,一種長期兼愈來愈嚴重的市容厭惡。
本來小包裝紙巾是一種生活上極輕巧的方便,正如購物袋提供的服務。在那些購物袋須付上費用的地區(例如倫敦)或年代(內地,曾經物質貧乏的歲月,不少商舖都經歷過出售香港百佳及惠康超市方便膠袋,尤其惠康金魚黃底紅字更貼合一九四九年後新中國的喜慶色調,十.一國慶鋪天蓋地的色彩備受歡迎)你不會隨便在街頭看到膠袋大量扔棄造成恁風飄揚。
一包Tempo一個幾毫,因為有價,一般人用之有道。
隨報附送?
簡直唔係嘢,唔使錢嘅當然抹一下鼻毛一張,揩一下嘴角又一張;不止,環衞署周圍佈置大大大型垃圾桶數量不夠多,未至三步一個,走多兩步對腳會生癌所以活在當下,隨手掟落地,不知幾方便,反正聽朝掃地阿嬸一樣掃得亁亁淨淨。張紙嚟㗎喳,又唔使錢嘅。
天水圍居民被指香港公民教育水平至低,路上扔棄紙巾與飲料塑料樽特別多。未輪至上樓者不少搬來就近隔籬我們鄉下,加上不少新移民新抱……慘!屏山本來香港首條文物徑,在規劃署官商勾結未曾善待環境引致極端惡化的情況下雪上加霜,泥塵加紙蝴蝶,多看吐血再看人漸涼冷行屍走肉,甚麼公德心社會良心全部仆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