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布殊還有一年才卸任,但美國人已急不及待為他過去七年的功過埋單計數。喬治布殊自比杜魯門(HarryTruman),後世一定會予正面評價,但不少人卻認定他是「現代胡佛」(HerbertHoover),是歷來最差美國總統。
利用反恐戰不斷擴權
喬治布殊上台之初,認受性被2000年大選結果爭議影響,所以致力重建前總統克林頓性醜聞連累的華府威望和憲法,911襲擊令他團結國家,共同對抗恐怖主義,反恐戰遂成他任內重心之重。
可是,他利用反恐戰的機會不斷擴大總統權力,侵害民權和憲法,又將反恐戰無限擴大,由清剿阿富汗的阿蓋德勢力,伸延到為父報仇,最後不理國際反對,出兵伊拉克,推翻侯賽因政權,但卻令美國陷入越戰以來最大泥淖,龐大軍費令財赤屢創新高,加上次按危機,最後拖垮美國經濟。
學者一反以往在總統卸任後才出書,反映喬治布殊是個非常跛腳鴨政府,Slate網上雜誌編輯韋斯伯格(JacobWeisberg)在新書《布殊悲劇》(TheBushTragedy),把喬治布殊任內塑造成災難歲月。
名記者盧.坎農(LouCannon)和卡爾.坎農(CarlCannon)將於3月推出的新書《列根信徒:布殊追求政績的困境》(Reagan'sDisciple:Bush'sTroubledQuestforaLegacy)指,喬治布殊極力營造「列根第二」的形象,但他在伊戰、處理颶風「卡特里娜」手法、油價飆升和懶理全球暖化問題,都令歷史認定他是十足災難。
英國《觀察家報》/美國《新聞周刊》
布殊7年功過
破壞憲法
2001年就職時誓言尊重憲法和法律,但卻以反恐為名,竊聽國民電話和電郵,公然違反國際法,虐待戰俘和囚犯
反恐戰
911襲擊後,將世界兩極化,非黑即白,但將伊拉克擴大成第二波反恐戰,導致盟友分裂,也使美軍陷入伊戰泥淖
邪惡軸心
趁攻佔阿富汗餘威,在2002年國情咨文中將伊拉克、伊朗和北韓打成「邪惡軸心」國,為向這三國動武造勢,結果翌年出兵攻佔伊拉克,但伊戰困局迫使他不能同時向北韓和伊朗動武
以巴和平
在政績毫無建樹下,去年底才積極介入,押注要在一年內促成以巴達成和約
經濟衰退
上台之初,美國企業造假賬醜聞曝光,去年次按泡沫爆破,導致樓市股市下挫,經濟陷入衰退,今年國情咨文促國會盡快通過1,500億美元方案能刺激經濟,但外界對方案反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