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上周緊急減息75基點,意圖扭轉金融市場的悲觀情緒。初步觀察美股稍為回穩,亞太股市氣氛亦見改善,惟隨後歐洲央行拒絕妥協減息,歐股表現一度落後。執筆時,美國兩年期孳息處於2.06厘,較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低144基點,反映儲局短期內仍需積極減息,才能追上經濟實際需要(見圖)。
在這前提下,儲局本周議息會後,再減息至少25基點機會極高;年中前,目標利率料將降至2.5厘,相對現水平的3.5厘,尚有100基點減息空間。
先讓投機虧損浮現
有說法指,美歐央行過去幾個月故意拖延減息步伐,目的是讓機構性投資者,因過度投機所造成的虧損先完全浮現,避免種下另一輪道德風險(moralhazard)的禍根。這說法若應用在歐洲央行上,尚算有些根據,因為一直以來,歐洲央行都是對抗通脹的強硬派,絕不輕易屈服於政治壓力下,以減息回應經濟或股市下滑的風險,上周央行行長謝里特的言論就是一例證。
不過,上述說法若應用在美國聯儲局就不太適合,由伯南克領導的儲局,現時尚未有格老年代那種公信力,足以處理道德風險這問題。從去年10月及12月份議息會記錄得知,儲局的政策傾向,不但很早便由「減息」轉為「中性」,而且這傾向更一直維持至年底,反映儲局忽略了經濟收縮風險,及高估了潛在的通脹壓力。因此,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儲局因判斷錯誤而延遲了減息。
重振投資信心需時
次按危機及財金政策延誤,對金融市場已造成雙重打擊,即使要重振投資信心亦需一些時間。
我們暫時不能完全依據格老年代的儲局政策方針,來推斷央行下一步舉動,意思是,我們不能滿足於上周的減息行動,事實上緊急減息正好印證了儲局政策延誤的看法,是被動地回應(reactive),而不是主動出擊(pro-active)。
因此,我們尚需觀察未來美國政府、儲局,及其他主要央行的最新舉動,才能決定市場情緒會否逐漸平復下來。
在此期間,筆者對環球股市短期走勢持審慎持平態度,建議投資者不宜過份樂觀或悲觀,該把握機會重整資產分佈,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股票或單一市場上,可考慮分散至與單一股市相關性較低的另類投資工具,例如長短倉對冲基金、商品市場、環球股債均衡及結構性保本工具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