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枚巴士般大小的大型間諜衞星,因電力故障失去動力而失控,估計下月底至3月初墜落地球。衞星含劇毒化學物,由於落點未明,對人命及財產造成威脅,當局正考慮一系列應急方案。專家估計當局發射導彈擊落衞星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動用激光武器。
含劇毒化學物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德羅(GordonJohndroe)前日(周六)表示,當局「正密切監察衞星,考慮可行方案,減低可能造成的損害」。他拒絕透露衞星失去動力的原因和時間,也不回應當局會否發射導彈擊落它。
這枚衞星重九公噸,消息指它載有火箭推進劑「聯氨」(hydrazine),是一種含劇毒的無色化學物,徒手觸摸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由於墜落地點未明,衞星墜落也對空中交通造成威脅。
此外,由於失控衞星從事間諜任務,墜地後可能令機密資料外洩,美國國家安全檔案局學者里歇爾森(JeffreyRichelson)說,它可能是攝影偵察衞星,收集敵國和恐怖組織情報,如拍攝可疑核設施或武裝分子訓練營。防衞專家派克(JohnPike)指出,美國用導彈擊落衞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兩者的碎片加起來數量極多,有專家估計美國會用激光武器擊落衞星。
路透社/美聯社/新華社
近年天外殘骸墜地球事件
2007:俄羅斯一枚棄置通訊衞星,殘骸墜落太平洋,險擊中一架智利客機
2002:美國一枚三公噸的科學衞星墜落波斯灣,與原定的棄置點,相隔數千公里
2000:美國太空總署的觀察儀器「康普頓伽瑪射線觀測站」(ComptonGammaRayObservatory)偏離軌道,專家指揮安裝在衞星上的火箭,成功將衞星帶返地球
1979:美國首個太空站「天空實驗室」(Skylab)失去動力墜地,碎片散落印度洋和西澳洲海域。它重達79公噸,是至今失控墜地的最大型太空儀器
美聯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