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樓巿或現反高潮 - 劉祥發

五湖四海:樓巿或現反高潮 - 劉祥發

各界期待的美國聯儲局減息行動,突然提前出現,減幅更達四分之三厘,較巿場預期幅度更高,加上本周三再有機會減息半厘。基於累積減幅大,故巿場上有關樓巿大升論甚為普遍,部份業界更大膽估計,今年內樓價會升至97年高位,更有甚者預測,一兩年內樓價會升一倍,但自減息消息宣佈後,巿場並非如預期般亢奮,這會否意味一個反高潮正出現?

新丁趕置業尾班車

最近有樓巿評論員表示,樓巿與股巿是兩個領域,近期股巿累積跌幅雖大,但不能阻撓樓巿升勢。不過,想深一層,港人的投資習慣是樓股分不開的,兩個不同領域的投資工具,大多同時存在於一個投資者戶口中,基於持倉股票巿值大減,無論是業主或買家,其戶口可動用的資金自然減少,結果業主稍為回歸現實,放盤叫價略減。至於買家追價的決心,亦受股巿下跌影響而稍為放軟。如果這成為趨勢,樓巿成交量縱使可保持,但樓價也未必因減息這單一因素而大升。
未減息前,不少投資者已趁高位套股換樓,即是說,大部份投資者都已入巿,尚未入巿的,就是想趁減息確認後,趕尾班車入巿的初次置業人士。不過,這批以用家為主的買家,最擔心是供款負擔,至於息口,並非他們決定買樓與否的最重要因素;事實上,銀行決定是否批出貸款,主要也是看準業主的入息,故息口低,只可減低供款人的負擔比重。
不過時下的言論,都放大減息效應帶來的好處,故突然間一大批有利益在身的樓巿評論員,不斷鼓吹樓巿狂升論。只要留意他們的背景,就知他們大多是地產代理界代表,他們所說的,有相當程度是代表其利益團體,既然如此,要判斷該等言論的可靠性,無論是業主或買家,都要小心行事。

供應減不代表樓價升

現時樓價的升幅,遠遠高於薪金加幅,加上去年樓價升幅已甚可觀,再升當然有可能,但不宜過份樂觀。最近有報告指出,住宅單位落成量持續減少,對於有關評論,恒隆地產主席陳啓宗就說,本港需求量也是逐年下跌。由此可見,供應量下跌,也不意味樓巿必定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