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周星馳都不再搞笑了」期待了三年,《長江7號》終於舉行了首映禮,散場時混在觀眾群中聽見觀眾這樣說,「周不是嘗試搞笑而不好笑,是他不再以搞笑為大前提了」,語氣中不無失落。誰不喜歡被逗笑,被逗得忘形大笑,舒展身心笑得發熱冒汗是人生一大樂事,愛周星馳電影的粉絲們都期望得到這種觀影感受,但《長江7號》卻不是這種周星馳式的「喜劇喜劇」(請將左、右手食指及中指屈吓屈吓當引號),《長》片是一個新嘗試,是周星馳電影的新品種。
跟周星馳合作了多年,經歷了幾次轉變,拍攝《破壞王》時,大家都說無厘頭好笑,周又想試試沒有那麼無厘頭是否行得通,介乎有厘頭與無厘頭之間徘徊,有求變之心,但又欠缺改變的充份信心,方向不明朗,那段創作的摸索期頗痛苦。到了《國產凌凌漆》又一變,那次的課題是搞一齣有情懷的喜劇,如何創造一個唏噓落寞的豬肉佬特務,那次的嘗試開花結果,《國》片是我最喜歡的周星馳電影的頭三名。
及至《長江7號》,本來要搞一齣《功夫2》或《少林足球2》還不容易?起碼比求變容易,但周執意搞一齣新品種,一齣適合一家人觀看的溫情親子電影。散場時記者問道觀眾反應如何?「反應好好,全部都喊晒咁。」我答:「吓?!」記者朋友O晒嘴。瞥見特首夫人眼眶微紅,也聽見家長們說要帶子女入戲院多看一次,這便是創作《長》片時期望見到的觀眾反應,入場看《長》片最理想是有小朋友同場,一同度過情緒起落,散場時好好擁一擁抱。
若抱着看周星馳式「喜劇喜劇」的心情看《長江7號》,恐防會覺得不滿足,但若以看《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態度去看,娛樂性則肯定十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