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博益結業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博益結業 - 尹思哲

是日金句:Youdon'thavetoburnbookstodestroyaculture.Justgetpeopletostopreadingthem.─RayBradbury

博益結業,終年廿七。
這個消息,思哲最初從網上得知,那時候,報道的傳統媒體不多,後來,撰文的博客越來越多,他們的聲音,終於推上了報章及電視新聞。
歷史悠久的出版社結業,文化界反應很大,不過,博益過去那些名作家,如倪匡跟林燕妮,接受訪問時卻表示,不感覺特別可惜。博益的書,思哲很少看,小時候愛看王司馬的《牛仔》,現已不知往那裏去找。
從閱讀博客,思哲了解到許多人惋惜和不希望博益結業。平心而論,商業社會汰舊換新,跟大自然物競天擇,都是生存的原理。博益也不過是夕陽工業裏頭步伐稍慢的一員。處於數碼時代,試問本地出版社那一家不是在拚命掙扎?他的結業,乃時代對這個行業的一個警號而已。

互聯網取代出版人

互聯網就像一部超級影印機,任何形態的資訊、文字或音樂,快速地自動複製,無遠弗屆地送到世界各地。有了互聯網,其好處,是本來沒有門路,但又熱愛音樂的人,憑這超級平台,可以跳過音樂出版人,覓到知音。壞的影響,是比較不受歡迎的音樂人,收入將下跌,但當紅的卻身家上漲。
今時今日,機會肯定比以前多。廿年前,Beyond即使歌唱得好,也得靠唱片公司鋪路,同樣道理,名作家亦由出版社捧紅。

不靠宣傳仍滿堂紅

再說,在免費資訊盛行的今日,單靠版稅或唱片分紅過日子的人,應該也不多了。
博客五師兄舉例說,沒有宣傳,沒有廣告,單靠互聯網的viralmarketing,每本盛惠100美元的《Recordingthebeatles》轉眼賣光;採用自願付費模式的Radiohead,也成功售出了不少專輯。再說,不是因為搜尋和閱讀博客,我也不會認識到那些新一輩的博益作家呢。

案內人隨筆網誌: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