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泡沫爆破時,這意味着一個地區或行業的經濟已出現變化,或行將有大變,過往的榮景就算不是一去不復返,大家也可能要面對一段很長的低迷日子。在刻下債務抵押債券(CDO)市場崩潰和金融股遭受重擊之際,一些經濟師和策略師仍能如此樂觀地面對,對此我真的感到很意外。
在過去12個月左右,金融業不同環節相繼出問題,而最新的受害者是信用卡公司。
信用卡撇賬率將大升
正如洛森堡(DavidRosenberg)所言,美國消費市道岌岌可危,就倚靠「一堆塑膠卡」支撐住。他指出,在去年10月,信用卡結欠額按年銳升11%;而在截至去年10月的半年裏,結欠額亦較前年同期上漲9.5%,根本上是國內生產總值增幅的一倍,這種情況很少見,並通常只會在財務壓力極大的時候才發生,信用卡撇賬率勢將顯著上升。
信貸自2000年起強勁增長,引發全球資產通脹。與此同時,金融機構推出層出不窮的產品,去支持已過火的信貸增長,並從中賺取厚利。面對該等金融機構的股價近期每下愈況,市場觀察家理應警覺,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我最近收到的一份市場報告,正正凸顯出不少市場人士欠缺危機感。該報告寫道:「許多投資者對未來一年的市況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市場在今年上半年將繼續大上大落,因為仍要面對信貸緊縮和樓市問題。不過,隨着企業盈利可望在下半年改善,加上消費市道轉強,經濟應會再次反彈。」
我認同市況會極之反覆,卻尚未看到「經濟將會在今年較後時間再次反彈」的迹象。在金融股崩潰的前提下,我假定泡沫經已爆破。
在一個倚靠信貸支撐住的經濟,金融資產因錄得巨額虧損而蒸發了一大截,加上信貸條件收緊,將導致信貸增長放緩和經濟轉弱,而且不是數月的時間就可輕易解決。
我推測金融業的盈利會進一步倒退,由目前相當於非金融機構利潤的六成,降至大約三成才見底。除了建築股和金融股,零售股和周期性的股份表現,也顯示衰退迫在眉睫。令人關注的是,不但是那些以普羅大眾為對象的企業面臨困境(通用汽車股價剛挫見52周低位),顧客以富裕一族為主的高檔零售商同樣感受到壓力。
資源股難免會受拖累
Tiffany剛公佈,其假期同店營業額減少2%。此外,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的股價由61美元瀉至30美元。
之前的半年裏,航運股是炒家的心頭好,如今波羅的海亁貨指數已由去年11月的高位回吐四成,凸顯航運業正在轉差。
另一邊廂,石油股股價雖然仍貼近歷史高位,但部份工業用商品如鎳和鉛的價格已較高峯時低了四至五成,而且資源股對經濟周期的轉變很敏感,全球經濟一旦顯著變壞,油價和能源股將難免短期受影響。
在熊市的日子,其間也會出現較大型的反彈,而我會把握大市反彈的機會出貨。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