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未走進 - 高慧然

走近,未走進 - 高慧然

在大陸報紙讀到王朔的一段話,他說對父母從未有過愛的感覺,小時候是怕他們,長大一點之後就煩他們,再接着是看不起他們,成年後仍然談不上愛,想的只是怎樣對父母盡責任,現在再想起父母,感覺則是難過。大意如此。
由敬而畏,由畏而距,最後,再由距而衍生出憾,似乎是中國式子女對父母感情的宿命,套用倪萍回應緋聞時的說法,「我們走近過,從未走進過。」中國式家長與子女,看起來走得很近,母親替成年兒子洗內褲,父親翻查女兒的櫃桶,可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彼此的心靈卻偏偏無法靠攏。
前些天有個調查報告說,本港大約有三成中小學生的父母與孩子零溝通。現今中小學生的父母,年齡應該是三、四十歲,屬70後、60後,如果用陶傑的話說,80後的草莓代是動漫族,那麼70後60後則應該是電視族,電視族在電視機前長大,耳朵開着,嘴巴閉着,只有接收功能,卻荒廢了輸出功能。我就親眼見到一個電視族爸爸,每個周末只是跟十歲的兒子端坐電視機前,相對無言。不是愛到深處,不再需要言語,而是自小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與技巧,面對自己的孩子,內心一片茫然,縱有千言萬語卻無從說起,被迫零溝通。
中國式父母,既不肯「捨身」跟孩子做朋友,卻又無力端起父母的架子,讓人敬也不是愛也不是,父母子女都做得份外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