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政府奪景賢里業權<br>以毗鄰斜坡交換業主可建5別墅

中央出手政府奪景賢里業權
以毗鄰斜坡交換業主可建5別墅

【本報訊】被折騰逾4個月的古老大宅景賢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跟神秘業主終達成共識,以景賢里旁一幅面積相若的人工斜坡,換取該座逾70年中式大宅業權。據悉,特區政府曾向中央政府求助,獲中央出手施壓,迫使來自內地,態度強硬的神秘業主讓步。測量師預計,新業主在斜坡上興建的5幢獨立洋房落成後,呎價將超過2萬元,收入可達5億元。 記者:黃偉駿

神秘業主自去年8月以4.3億元從前業主「話梅大王」邱子文兒子邱木城手上購入景賢里後,即將大宅「煎皮拆骨」,林鄭月娥隨後匆匆將大宅列作暫定古蹟,但神秘業主態度強硬,只透過代表律師與政府談判。
據了解,發展局先後向神秘業主開出多項條件,包括交換土地或金錢補償,並同時要求中央政府提供協助,最終林鄭月娥昨日宣佈跟業主達成共識,景賢里得以保留。

景賢里新業主計劃在人工斜坡上興建五幢獨立屋豪宅,測量師估計到時呎價將超過兩萬元。 發展局提供模擬圖片

發展局與景賢里新業主達成協議,同意以大宅旁一幅面積同樣是4,705平方米的人工斜坡(黃色框),換取景賢里(紅色框)業權。 發展局提供圖片

列古蹟業主負責復修費

林鄭月娥昨日與古物諮詢委員會舉行閉門會議後表示,交換土地是4,705平方米(約5萬方呎)屬綠化地帶的人工斜坡,當局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後,便跟景賢里業主交換業權。業主同時承諾會負責復修大宅一切費用。
由國家文物局向發展局推薦的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湯國華教授,為景賢里撰寫勘察報告,他坦言,難以估計完全修復景賢里需要多少時間,「慢工出細貨,正式開工前,我哋要做大量資料搜集。」
湯國華又說景賢里在文物建築與歷史價值均別具意義,除了反映中國古建築邁向現代建築的風格,也見證上一代本港華商在半山區立足的故事。
他表示,大宅內很多裝飾藝術被破壞,修復具難度,例如鐵藝方面屬上世紀流行的「鉚接」技術,跟現時的焊接技術不同,另外需要花時間收集一些不易尋找的原材料,包括馬賽克地板及水泥花階磚等。
林太表示該幅人工斜坡的發展參數跟現時景賢里地段相若,包括地積比率不多於0.5倍、樓宇建築物最高3層等,新業主打算在斜坡上建5幢3層高豪宅,對區內景觀與住宅密度將不構成影響。她又指,稍後提交行政會議及刊憲後,便可將景賢里列為法定古蹟,日後會開放予公眾及遊客參觀。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日講述景賢里的未來發展。

5別墅料業主可賣5億

測量師學會會長余錦雄估計,斜坡住宅項目落成後,樓面面積約2.5萬平方呎,每呎樓價超過2萬元。他說公眾或神秘業主均沒有損失,「公眾多咗一個景賢里公園,新業主收番5億。」
一直爭取保留景賢里的長春社理事黎廣德認為,政府「救一個,唔救一個」,只打算將景賢里列法定古蹟,卻撤銷薄扶林道128號大宅的暫定古蹟評級,「冇誘因吸引私人業主保護古蹟,唔通次次都要買咗佢?」

景賢里資料

地址:司徒拔道45號
落成日期:1936年
面積:佔地約50,000平方呎,大宅樓高3層
建築特色:本港唯一保存至今的20世紀初中西結合建築,大宅紅牆綠瓦,具中國文藝復興風格
歷史價值:第一代主人為本港著名商人李寶椿的女兒岑李寶麟,第二代主人為話梅大王邱子文
事件經過:
‧2007年4月前業主邱木城去信特首辦,要求商討保存景賢里,但未獲回應
‧2007年7月邱木城將景賢里售予一神秘買家,作價4.3億元
‧2007年9月11日保育團體揭發工人正拆卸景賢里
‧2007年9月15日政府急忙刊憲,將景賢里列為暫定古蹟,並與新業主談判
‧2008年1月25日政府宣佈以換地方式保存景賢里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及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