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小出版社難捱

成本高小出版社難捱

【本報訊】有出版社及作家指,現今連鎖式書店的採購、發行制度,扼殺中小型出版社的生存空間。他們指入線費、上架費已不再是小巴、超市的行內術語,也是一本新書要打入書店上架的成本。若未能在一、兩個月內一紙風行,就會被打入冷宮。即使書本大賣,出版社也未能即時知道真正銷量,隨時被書局「紮數」。

六折售給書店

「一本書要喺7-11賣要畀1,000蚊一個月,仲唔包放喺邊。」出版社Mguru和上書局負責人鄺穎萱勞氣地說:「試過賣一本講公仔嘅書,畀佢哋用本《Playboy》冚住!」在連鎖式書店賣書,成本更高,以每本定價100元的新書為例,一般要以60元賣給書店。「想定價低啲有書局都反對,認為咁會賺得少」。
次文化堂社長彭次銘指出,現時聯合出版集團擁有的三聯、商務、中華書局,市場佔有率達七成,公司的中央採購部控制了香港人閱讀的書目,掌管了意識形態。
作家李純恩也慨嘆,書局視書本如CD、服裝等潮物,「賣書賣到好似賣期刊咁」,非暢銷書本如果出版超過半年,讀者根本難以在書店內找到該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