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歷史 帶動中文袋裝書熱潮<br>博益出版集團結業

26年歷史 帶動中文袋裝書熱潮
博益出版集團結業

【本報訊】擁有逾26年歷史、八十年代帶動中文袋裝書熱潮,將倪匡《原振俠》、黃霑《不文集》由家中書櫃帶進港人口袋的博益出版集團本月底結業,員工昨日最後一天上班。有與博益合作的作家稱,出版社關門大吉,又無意將版權售回作者,擔心大量經典暢銷書籍無法再版,從此成為「絕書」。有作家慨嘆這出版名牌,一朝毀於母公司南華早報集團手上。 記者:雷子樂、倪清江、謝明明

南華早報集團發言人稱,已決定中止旗下的博益出版業務,有十多名員工受影響,將盡量安排他們調往集團其他職位。集團作出這項決定,是要集中《南華早報》業務發展,與出版業競爭無關。公司現仍未決定書本版權何去何從。現於書店出售的書籍,則視乎已「賣斷」還是寄售。消息指,在書店寄售的博益書籍4月前會被回收銷毀。

影響雲海出新書計劃

作家雲海對博益結業既氣憤也不甘,因其新書原定明天出版,現計劃泡湯。擅寫靈異題材的他慨嘆香港出版業極度市場主導,令小眾讀書人、作者被出賣。他批評博益近年有盈利仍結業,現階段又不打算回售版權給作者,擔心部份書籍會成為絕版書。「點解唔將出版社都賣埋而要結束呢?26年出版名牌一朝毀於南早手上!」他稱正考慮退出香港市場到內地寫書。
另一名博益作家「馬仔」在其網誌表示:「一出就大賣,但轉頭又即刻變身成絕版書。」她為博益員工抱不平,「星期二收信,今日就要走,我諗起葉劉(淑儀)選舉時口號『良心人人有』,至少大把老闆係冇。」她並擔心收不到餘下的版稅。
跟博益合作了10多年的作家李純恩表示,日內會到書店搜購自己的作品。他對博益結業感到可惜,認為這是香港的作家不爭氣,讀者也只愛看炒股書、旅遊書,不愛看小說、散文所致。

博益出版的書籍種類很多,每年的香港書展,該出版社攤位都出現人龍。 資料圖片

袋裝書因為比較細小,適合放在手袋、衫袋內攜帶,八十年代成潮流。

當年由電視廣播創辦

博益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創辦,後賣盤給南早集團。博益旗下作家風格不一,由文壇名家蔡瀾、林燕妮、亦舒,以至年輕人偶像鄧麗欣(Stephy)、傅穎(Theresa),以至學者曾淵滄、玄學家麥玲玲。集團分博益、一本堂及SCMPBooks三個出版系列,作品有小說、散文、旅遊指南、運程書等包羅萬有。
記者昨日在銅鑼灣商務印書館所見,博益及一本堂的書佔了數個書架,包括日本作家赤川次郎的作品、倪匡的《原振俠》系列、數本黃霑遺作《不文集》和雲海的靈異著作。有看《原振俠》的初中生嚴浩軒對博益不再出書感到可惜,但他無意買下做紀念,「第時要睇可以去圖書館搵。」

合作作家反應
好出版社

倪匡:「呢間出版社對作者好好。但係凡事有開始有結束,執咗都冇乜可惜。」

擔心版權

雲海:「最慘係有新書交咗畀佢印,𠵱家又唔印。如果有作家買唔番個版權就會出唔到,變咗『孤兒書』。」

冇拖版稅

鄧麗欣:「好可惜,佢哋信譽都好好,大家過往合作得好開心。佢哋冇拖欠我嘅版稅,因為每一段時間就結算一次,數目好分明。」

真係可惜

李純恩:「博益曾經係香港數一數二嘅出版社,結業真係好可惜,同時反映咗香港嘅作家缺乏驚喜。」

好唔開心

傅穎:「佢哋幫我出過兩本書,我同佢哋個班底好有默契,聽到佢哋結業消息好唔開心。」

早知唔掂

麥玲玲:「我都預測咗鼠年出版業唔掂,𠵱家未過年就應驗。最大問題係佢個倉唔多存貨,搞到我本運程書提早賣斷市。」

博益出版集團檔案

成立年期:1981年4月

旗下出版物:博益叢書、一本堂叢書、喜閱文化叢書,以及SCMPBooks

累積出版書目:逾2,000種,範圍包括小說、散文、實用旅遊指南、財經商管、風水命理、親子生活、漫畫等

曾合作著名作家:倪匡、林燕妮、何文匯、畢華流、李純恩、黃霑(已故)、林振強(已故)等

輝煌歷史:
‧八十年代初致力拓展中文袋裝書
‧本港首間以版稅及合約形式支付稿費的出版社
‧八十年代後期積極引進日本、美國、韓國、英國等名家繙譯作品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