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大代表徐智生等12人近日建議,要壓抑當前中國飛漲的物價,可「從豬做起」,具體辦法之一就是廣東發展養豬業,大力推廣環保化無污染養豬場。
靠外省供肉太被動
廣東作為豬肉消費大省,一直承擔供應港澳市場的任務,自己要消費的豬肉大部份是靠外省調入,甚至是從法國、加拿大等國進口,加上豬肉價格自去年5月起飆漲,因此代表們認為,「無論是生豬貨源的供應還是作價,廣東都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建議廣東發展養豬業。
可消化餐飲業餿水
徐智生說,當前珠江三角洲的小規模豬場多由外來人士自發經營,導致污染嚴重。但江門市強調集中發展大型養豬場,並採用沼氣等方法進行環保化無污染生產,不但消化了城市餐飲業的餿水,更可為城郊蔬菜生產提供優質綠色的有機肥,促進城郊蔬菜生產,值得其他地方學習。
廣東《南方日報》
點滴:廣東2063人名字帶「豬」
廣東乃全國豬肉消費大省,但萬萬想不到廣東人名字中帶「豬」字者,居全國之首。在傳統民俗文化中,豬象徵富貴,國人因此有以生肖入名的習慣。全國7,833人名字帶「豬」者中,廣東佔2,063人,當中叫「小豬」、「老豬」和「金豬」者較普遍,依次則為福建和山西,分別有900多人。
廣東《南方都市報》
點滴:50人建設部外抗議拆遷
內地老百姓一邊面臨持續高企的樓價,一邊是僅有的棲身之所遭當局無理拆遷。50多名來自天津的上訪者,昨日北上京城,到國家建設部門外請願,不滿房屋遭天津當局非法拆遷,侵犯業權。一名婦女手持「還我住房」橫額抗議(圖),請願者要求建設部門負責人出來接見。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