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作家西蒙波娃誕生一百周年,當地媒體年初已急不及待推出她的紀念專輯,匆匆翻過一些,益發覺得名女人長得美會打扮還得愛拍照,才可以留下這麼亮麗的一道風景。
觀者始終是貪戀美麗人事的,時間過去,站在她身邊的心靈伴侶沙特似乎愈來愈矮,存在主義日漸褪色,反而散發布爾喬亞優渥風采的她,在死後二十年聲望更勝從前,給推為女權先鋒(她的《第二性》名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法蘭西當今敬奉的精神女神。
照片裏的波娃,不管在甚麼場合,在異鄉還是巴黎咖啡店,總是衣履配飾一絲不苟,束髮頭巾頸上絲巾手袋各盡其職,她的側臉又特別好看,常給捕捉到垂下頭來沉思或寫作的樣子,現在看來仍是很有魅力。
中華奇女子之中,宋美齡也有過這樣豐富的倩影,但她是貴夫人格局,不夠書卷氣。除此以外,只想起林徽音,亦才貌雙全,可惜她死得早,看不見她優雅老去的樣子,儘管可以想像,新中國那批平板藍布衣褲的倒模裝扮,怕也會把她的靈氣壓得死死。就像有人後來遇見蘇青,就想起張愛玲如果留在中國,再怎麼睥睨世情也是花枝招展不起來。
看波娃走過的一百年,大事還沒用心回顧,倒先留意這些細節,沒法子,看看我們這裏能辯會說的知名女人,就只有台型令人抱歉的于丹,目光向外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