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來臨,百物騰貴。繼豬肉、糧油之後,每日煮三餐必用的燃料,也成為內地升斗市民「撓頭」之物。過去一年,珠三角城市居民常用的罐裝煤氣不斷加價,其中15公升裝由去年初每罐70到80元,急漲到本月初130到140元,居民大嘆:「燒煤氣如燒銀紙!」無奈之下,部份城市困難家庭亁脆「回到過去」,以燒煤代替煤氣,甚至有家庭燒柴。一時間,久違的煤爐重現都市街巷,而本來行將關門的煤球和煤餅店,居然迴光返照,生意興隆。專家哀嘆,燒煤不但對居民安全存在隱患,而且產生的一氧化碳,將令城市污染雪上加霜!
本報記者
-貧窮戶-
「比罐裝煤氣平三四倍」
在廣州西關一帶舊區小巷,隨處都能聞到燒煤的氣味,令記者大有恍若隔世感覺。家住西關大地舊街的董姨,與丈夫及兩個讀書的女兒住在約400呎公房(類似廉租屋),一家四口僅任職看更的男戶主工作,家庭月入約1,000元。董姨說,罐裝煤氣不斷加價,一家人每月要用兩罐氣,「頂唔順了,買煤爐配合用,燒開水煲湯,又可燒水冲凉。」她稱,如此配合用,每月至少可省一罐煤氣錢。她續說,兩個女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初中,學費補習費每月幾百,「慳住使,還要靠吃穀種咋!」她早年離職獲得一些補貼,但臨近過年,團年飯也只會「加嚿燒肉,買多隻雞咁啦!」
而自嘲是「月光族」(每月工資都花光)的黃姨,住在越秀區惠福西路,與丈夫和女兒一家三口擠在約200呎斗室公房,每月收入約2,000元。她說,現時除了用電飯煲煲飯,其他炒菜煮食,全部用煤爐。「一日燒三幾隻煤球,費用最多一元,一個月最多用30、40元,比罐裝煤氣平至少三四倍!」
煤球也不斷加價
黃姨戲稱,自己這個月光族稱號與白領族不同,白領族追求高消費,每月工資都花光,但自己家庭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特別是時下百物騰貴,無錢剩,樣樣都要慳,「煤氣燒不起,只好用燒煤啦!」她稱,就算蜂窩煤(即煤球),也不斷加價,即使每個由兩毛幾加至三毛四,但仍平過用煤氣,「我們這條街,有不少街坊改燒蜂窩煤了!」
-賣煤者-
「以前求人買 𠵱家唔憂賣」
近年漸漸式微的蜂窩煤店,因通脹呈迴光返照。「以前求人買,𠵱家唔憂賣。」有煤店工人稱,近期生意額比往年激增三成幾,為近年罕見。
就記者採訪所見,廣州老城區西關的十八甫路和蓬萊路等處的煤店,近期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據在國營煤店工作的善叔表示,近期每月能賣蜂窩煤十多噸。據悉,區內許多老街坊在罐裝石油氣自去年來頻頻加價後,改買煤爐來煲水、煲湯。不過,他認為蜂窩煤目前熱銷,也與季節性和當前的通脹有關,他不認為式微的煤店生意最終可以鹹魚翻生。
在越秀南路一家煤店,老闆娘顧着招呼絡繹不絕的顧客,無暇接受記者採訪。而一名工人則稱,「以前煤店到處求人買煤,𠵱家唔憂賣,每日踩三趟車送煤送到腳軟。」他又稱,區內一些老街坊都感驚訝:「估唔到家中塵封多時的煤爐又大派用場!」
煤爐火鉗也大賣
而燒煤用戶增加,連帶煤爐和火鉗也大賣。在西關經營雜貨舖的店主稱,近期每日能賣出八到十個煤爐,差的時候亦能賣出四、五個,每個十五元至數十元不等。煤店旁邊的士多店店主則慨嘆說:「唔係煤爐受市民歡迎,而係煤氣太貴,燒不起煤氣,而被迫用煤爐咋!」
話你知:燒煤污染環境易中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居民主要以燒煤為主,其後進入九十年代漸漸被石油氣或煤氣代替。當今社會,煤爐再次湧現,專家擔心,燒蜂窩煤會產生大量煙氣和粉塵,嚴重污染環境,亦會危害健康。專家更提醒市民使用煤爐時,要注意通風,防止煤氣中毒。因燒煤爐時,特別容易產生一氧化碳,如室內空氣不流通,極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