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可靠消息傳出,國家體育總局正計劃以武漢為試點,舉辦賽馬形式的競猜娛樂活動。消息傳來,筆者感覺像夜間裏,門縫透出了一線光芒。港、澳兩地,賽馬博彩乃家喻戶曉之事;在內地,這種特別的賽馬形式,可謂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廣州市以改革開放先行者面目出現,是內地搞「馬會」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派了許多部門的負責人,到香港考察賽馬博彩。回去之後,廣州即參照香港馬會的設計,花巨資修建了賽馬場地,引進並開發了一整套賽馬博彩軟件系統,也購買了一大批馬匹,還建成了養馬訓練基地。
公開博彩過份刺眼
當時認購馬匹的價格很便宜,一匹國產馬10萬元(人民幣.下同),一匹進口馬20萬元。許多熱心的社會人士和企業,都紛紛買馬爭當馬主。當時的廣州馬會,還到廣州以外的地方發展會員,亦在馬場以外開設場外投注站點。每星期進行一至兩場賽事,吸引成千上萬市民參與,每場彩池都以數百萬元增長。博彩的形式也從開始只有獨贏、連贏,發展至有孖Q、3T等;投注亦從設有上限,發展至投注不封頂。儘管博彩規模遠不及港、澳馬場,但對於內地一個剛剛處於經濟起步的城市,開放了這樣一種娛樂博彩活動,已算一項奇迹。
當然,這件事惹來不少非議,據說有其他城市的領導人也要求推廣這項活動。儘管「廣州賽馬會」是由一位市長題的字,也儘管廣州馬會主席是由副市長兼任,畢竟公開博彩在內地太刺眼了。廣州的賽馬,經歷了幾個年頭,就被有關部門通知停業。當年頗有氣派的廣州馬場,如今變成了一個汽車和飲食的大牌檔,紅紅火火的廣州馬會,也成為歷史的陳迹。
經濟變天思維拓寬
十年過去了,事過境遷,內地的經濟發展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思維空間亦得到極大拓寬。或許在武漢的賽馬,能對內地各個層面產生強大衝擊。其實那些大行其道的地下賭波,和暗地操縱的六合彩等大量資源,總有一部份會流入堂堂正正的賽馬博彩活動中,或許這才是管理者的上策。
如果如我所想,內地未來將有更多馬場讓我們去「偷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