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晚,我買了大束白菊花,我媽大呼「大吉利是」。但收花人卻熱情道:「你知道嗎?其實用白花是西方喪禮的傳統,以前中國喪禮,會用黃菊。」
收花者,「鬼才」編劇黃詠詩是也。出身打齋家族,最近她更以其嫲嫲的喪禮,自編自演個人首齣獨腳戲《破地獄與白菊花》,黑色幽默盡窺其「詭才」──莫說計埋今次,虛幻加現實版,她已將嫲嫲之死「擺上台」兩次!明明喪親哀痛,她以笑面對;酷愛宇宙太空,偏寫破地獄……原來人格分裂才構成一整個黃詠詩,真弔詭!
記者:馮冠芝
攝影:楊錦文
現實笑
喪禮後.後人.人生
得悉《破》是描寫黃詠詩祖父母的兩場盛大道教喪禮,我提醒自己說話要避忌。訪問當日未問問題先看排戲,「我見到一件件燒畀阿嫲的紙紮、元寶、洋樓……穿梭機?阿嫲平時搭巴士都會暈車浪,點搭穿梭機?」我忍俊不禁,亦明白《破》不會令人喊濕兩包紙巾,只會令觀眾笑笑吓反思人生。「我阿爺是幫人打齋的道長,所以他與阿嫲的喪禮用了道教儀式,並由同為打齋的叔伯主理。我係第一次參與親人的中式喪禮,當時因為不明白種種儀式而做了很多𤓓事,我才發現有些傳統已經漸漸消失。」靈堂上,黃詠詩見盡她家族的四代變遷,由祖父母拜堂成親,誕下她父親兄弟姊妹十大群,至她現在未結婚,她的後輩是獨身……「親人喪亡是一個點,《破》以此見盡後人往後生活。」
虛幻悲
舞台上2次阿嫲喪禮
她嫲嫲過身,不止一個點,06年她編演的《一粒金》,就是改編自現實中,她嫲嫲最後一次壽宴,「那時嫲嫲覺得自己命不久矣,便打了12粒金分派子女,豈料派的過程中唔見咗一粒,於是親戚間互相猜疑爭論,我便幻想那刻若嫲嫲被激死了會點,便寫了《一》。」一假一真,嫲嫲過身被她兩次放在舞台上。但虛幻的《一》竟比真實的《破》來得悲傷,黃詠詩,冷血乎?「因為今次件事係真,已經好夠力了!我想輕一點的處理。這種抽離也是我的性格,通常面對好嚴肅的事,我第一反應是笑!怕自己滲在悲傷情緒中,亦怕太傷心會影響身邊人。」
天與地
育成分裂整體
悲極而笑,並非無情,而是多情得怕弄哭身邊人。矛盾個性來自「天」與「地」的生長環境,「我受父親影響,喜歡天文。有種衞星發射後會傳訊息予地球,當它遠得地球再收不到訊息時,它不再回來,繼續流浪,我覺很浪漫;而我父系叔伯那邊,幫人打齋破地獄,『遊十殿』其實是帶世人睇人死後犯甚麼罪會受何種懲罰,個喪禮其實係做畀在生人睇,要佢哋反思人生。天文很詩意,人很渺小;地獄即很實際,一切以人為本。就是這兩種極端成為我的創作元素。」黃詠詩強調擁有極端兩面,才是一個整體。正如編劇與演員她兩者皆愛,「當編劇,是記錄生活;而當演員,即是活在當下。」說着,下一秒她又扮別人哄她編劇時的神態,表情活靈活現。笑聲中,她編寫的世界其實很絕望,卻認同高行健所書:「每個作家都是肯定生命的價值。」如此兩極,正是黃詠詩。
小檔
黃詠詩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畢業後編作及演出多個舞台劇。04年憑與彭浩翔聯寫的《公主復仇記》奪得第十屆金紫荊最佳編劇,05年成立詩人黑盒劇場,近作有《一粒金》、《家有一鼠》等。
《破地獄與白菊花》
日期:31/1-2/2
地點:中環藝穗會劇場
票價:$135、$90
查詢:25217251/9661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