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br>九十年代樓市泡沫難再現

拆局
九十年代樓市泡沫難再現

港息亦步亦趨跟隨美息下跌,適逢本港通脹率上升,實質按揭息率進入負水平(按揭息率低於通脹率)年代,此乃繼91至94年後,按揭負利率第二次重臨。
負利率心理效應下,誓必吸引更多物業投資興趣,進一步推高樓價。不過,銀行界指出,即使預期按揭負利率最少維持一年,但現時市況及經濟因素,跟九十年代大相逕庭,相信負利率效應難再催化像十多年前的樓市泡沫,更遑論重演97年回歸後泡沫爆破的跌市噩夢。

升勢已反映負利率誘因

本地豪宅市價,無疑已迹近回復金融風暴前水平,但一般住宅物業近期升幅雖然顯著,但仍有距離。美國運通銀行高級總監及司庫陸庭龍認為,按揭負利率誘因,會吸引市場對物業投資炒賣興趣,但有關因素對樓市的升勢已部份反映。
他說,去年下半年起,一般住宅物業價格開始趨升,年底累計升幅達三至四成,若連同市場預計今年初美國再減息一至兩次,並加深本港負利率現象對樓價升幅的預計,他相信當中約一半升幅已呈現出來,換言之今年樓價或再升三至四成。
滙豐銀行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亦表示,減息對樓市一定會產生支持作用,但將樓市推高至重回97年前的軌迹,並最終引發泡沫爆破危機,他認為可能性不大。
梁兆基指出,一方面由於是次按揭負利率不會維持太久,估計最長只是一年,不像回歸前累積數年的風險,將樓價推至高危水平,他預期,待美國大選及經濟稍為穩定後,明年美息掉頭上升機會頗高,本港的入口通脹亦將會紓緩。若屆時美國經濟仍一蹶不振,則全球經濟均會陷入衰退,所有商品及資產價格,包括本港樓價亦會隨之下調。

「負資產」令投資更審慎

渣打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丕正說,約六、七年前樓市大跌引發的負資產風潮,相信不少人仍記憶猶新,投資物業時更趨審慎,加上現時置業人士的供樓負擔能力,較九十年代改善不少,當時按息達10厘以上,希望此舉有助減低斷供情況及泡沫形成。
與十多年前炒樓的瘋狂年代相比,銀行界指出,目前市場炒賣的中堅分子,有相當比例為內地、境外人士及私募基金,不像九十年代全為本地人,故即使出現樓市泡沫或爆破情況,衝擊幅度不會重演回歸後的力度。
本報記者

兩次負利率時期經濟情況比較

項目:港息情況
1991至94年首季:本港跟隨美息下降,91至93年期間減息13次合共3.75厘,94年初隨美開始加息
2008年:07年9月開始至今,合共減息5次共1.75厘。以滙豐為標準,最新按揭利率為3.1厘

項目:外圍經濟
1991至94年首季:91年美國首季GDP負增長,多番減息後,GDP回升,平均增長2.7%,失業率平均高達7%
2008年:市場估計美國上季GDP增長降至1.2%,失業率5%

項目:港股表現
1991至94年首季:道指脫離熊市,開展牛市,其間累升38%
2008年:恒指在牛熊分界線(250天移動平均線)邊沿掙扎,四年牛市隨時終結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