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屬捐器官被拒 瑪麗解畫

遺屬捐器官被拒 瑪麗解畫

【本報訊】想遺愛人間,要過重重難關。有巿民因腦血管瘤爆裂死亡,家屬即時決定捐出其所有器官,但在場醫護人員態度冷漠,只以一句「太遲喇」作回覆,令死者一家再受打擊。瑪麗醫院回應稱,死者臨終前心跳紊亂、懷疑受細菌感染,故不宜捐贈器官,但對護士未有清楚解釋原因表示歉意。

「太遲喇,安排唔到」

鄧小姐的兄長本月5日凌晨因頭痛及作嘔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被指患上腸胃炎,清晨4時許回家。同日下午,其兄再次作嘔,並在家中暈倒,被送往瑪麗醫院,結果發現腦內蛛網膜底的血管瘤爆裂,「佢第一次入急症室時,已經有病徵,但醫院都冇幫佢做腦科檢查。」
鄧兄今年48歲,向來身體健康,患上立法會議員余若薇同類的血管瘤,再次入院後陷入昏迷,延至本月9日死亡。
「當時行出病房,我同啲屋企人講,既然哥哥都唔喺度,不如將佢啲器官捐出嚟,我個姪女,即係哥哥個女,今年10歲,都覺得咁樣好,於是我唔夠5分鐘就行返入病房,同個醫護人員講話想捐哥哥啲器官出嚟,佢淨係講咗句太遲喇,安排唔到,就打發我走。」

疑染細菌不宜捐贈

瑪麗發言人表示,該名病人本月9日上午開始,血壓下降至很低度數,心跳極為紊亂,以致主要器官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及骨骼等均不適宜移植,加上病人發燒及白血球讀數高,懷疑受細菌感染,故身體其他組織包括眼角膜及皮膚均不宜捐贈,院方對有關護士未有清楚解釋不接納器官的原因深表歉意。
香港大學醫學院腦內科教授張德輝稱,蛛網膜血管瘤爆裂屬中風的一種,患者會出現頭痛、頸梗及作嘔等病徵,三個月的死亡率高達30%,血管瘤引致的血壓改變會影響器官功能。他說,皮膚、眼角膜及骨骼一般在心臟停頓後數小時內仍適合捐贈,但事前須通過傳染性等測試。
目前,本港有超過2,000名病人正等候各類器官移植,其中腎臟移植的輪候時間最長,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共有1,489名病人輪候移植腎臟,但去年只有58人願意死後捐出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