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不同 - 塵翎

國情不同 - 塵翎

廣州朋友以為我真喜歡法國菜,千方百計找到一家據說是頗地道的館子帶我去嘗嘗,掌廚是旅法十多年的越南兄弟班,味道當然不是米芝蓮的級數,但不能說不夠正宗。吃到一半,朋友說她跟幾個同學試着弄法式沙律,買不到橄欖油,就改以花生油代替,不知滋味如何,我最初反應是有點語塞:咁都得?
試過某次在內地赴宴,有朋友帶了一瓶年份不錯的紅酒,侍應倒酒時拿出七喜在旁侍候,正要把汽水混在紅酒裏,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另一外地朋友已即時制止。但後來見席上各人面露驚訝神色,我才曉得,失禮的是我們,人家平常就是這樣喝紅酒嘛。
於是又想起,有朋友到法國採訪某名酒坊總裁,問他對於中國客人愛把他的酒混和汽水呀茶呀等各式各樣異飲,他會否感到好酒給糟蹋了。總裁可真懂得做生意,不但沒有生氣,還十分欣賞中國人的創意,後補一句:「國情不同,我們也入鄉隨俗。」
類似的西學中用小故事,俯拾起來還不少。最初是當笑話聽,久了開始意會,面對文化差異尤其關乎生活的事情,實在應該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幽默。我們以為是冒犯是糟蹋,但換一個角度看,豈不是創意?
外地朋友來港,我例必帶他們去茶餐廳,許多人對港式湯意粉、炒公仔麵、西多士等最為好奇,都搞不懂盤古初開誰想出這樣的做法,總之好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