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格子盆菜 - 鄧達智

抬格子盆菜 - 鄧達智

對我們傳統唐人說來,年盡不是西曆十二月末,最重要最高潮的除夕還要算農曆十二月底。還有兩星期便踏入鼠年,偕國外來遊朋友逛閒街漸覺商舖轉色,一片金金紅紅老土興旺喜氣洋洋。
私底下生活細節比較偏好亁淨白色,用料以木石竹及銀灰色不銹鋼但不排除或時應節接受老套可愛。從小在馳名的「上盆菜」之鄉長大,老實話,這大盆肥美鄉土食際並非在下心頭好,論排位,中上而已。
盆菜內容自己喜挑豆腐卜、枝竹及炸魚(門鱔)。正常情況我家款客多以九碗或兩杉四缽模式;兩杉即兩口大湯盆,一盆以平常盆菜內容即是以豬肉(五花腩為上)作主角,配以蘿蔔、魷魚、豬皮、冬菇、油雞、炸魚(或炸蠔)。另一盆則optional,近期自己至愛亦令大眾朋友食指大動為古方陳皮鴨湯,就是亁喝湯已然吸引無限,鮮美不可方物。那鴨肉當然嫩美得很。
年近末,盆菜在大小食肆大牌檔便利店入場,飲食版與評食家又告忙碌,試食評食盆菜年例公事。這大盆菜源頭故事再抹塵上場。
一致傳說盆菜起源宋朝國亡將至,趙皇室南下避難,鄉野土民為上賓備食張羅可未得盆碗齊數,只好以洗手洗腳大木盆盛菜款客而成傳統。當然筆者從來不相信這則皇室走難古。他們可能亦嘗過盆菜,但單憑走難只可一可二不可再又再而成傳統。
最近與國內著名飲食雜誌《飯店.美食之旅》主編吳昌壽先生談起,一致共識,盆菜源起自祭祀。他們湘南土家族人逢祭祖喜慶便以大盆置芋頭番薯玉米小米於盆底,再以豬肉放面而蒸之。熟後先祭祖鬼神然後鄉里兄弟長幼共坐分吃,形式似我們新界盆菜,名叫「抬格子」。事實盆菜最原始食法亦從祭祖而起,我們家鄉有千年古例,明天給各位說說「吃山頭」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