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不用上學,光是看廣告看新聞,都會學到很多「科學知識」。
比如說,在從前,你怎麼會知道什麼靈芝孢子「破壁」?怎麼會知道減肥藥裏有什麼「芬他明」、「西布曲明」、「氟苯丙胺」這些會令人面青唇白手騰腳震的成份?
今天,全知道了。黃大仙下邨,牛頭角新邨茶樓裏飲茶的師奶們都能朗朗上口,科學普及得令人措手不及。
但是,你說人「知道」了那麼多東西,「豐富」了那麼多「知識」,是聰明了,還是笨了?
你或者可以看看家中的櫃子裏,有多少種「健康食品」。從靈芝孢子到人參粉到雲南螺旋藻到紐西蘭蜂蜜,還有維他命ABCDEFG,諸如此類,一定數量不少。
對於這些「健康食品」,每一樣買回來的時候,你都覺得像科學家一樣,說得出其中成份,道得出對身體的益處,從衰弱的神經補到疏鬆的骨質,降完血脂降血糖,防完癌症防痛風,每一樣,都令人寄於厚望,因為在吃下去之前,都覺得自己是「徹底明白箇中好處」了,為什麼會明白?因為──從廣告上學到了「科學知識」嘛!
吃那麼多「健康食品」,是因為覺得自己健康?還是不健康?還是健康得不夠?吃了之後,是健康了?還是感到健康了?還是──為什麼櫃子裏還剩下那麼多舊產品沒吃完,新產品又源源而進?因為,求知若渴的你又看到了一些新廣告,又得到了新的「科學知識」。
現在,「知識份子」越來越多,「常識份子」買少見少。有常識有飯食,有「知識」俾人搵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