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白宮反通脹祈禱的啓示 - 李平

盡論中國︰白宮反通脹祈禱的啓示 - 李平

溫家寶總理接連祭出行政手段壓抑通脹,已引起一些企業和傳媒的反彈,質疑「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改革前」,騰訊網的調查顯示,至昨日多達66.5%的網民認為價格管制最後吃虧的還是民眾,認為應管制及看好管制的合共僅30%。其實,北京目前打擊通脹的手法,同美國在1970年代初的反通脹戰爭相比,仍算溫和,但為甚麼吃力不討好?

福特徵詢國會民眾撐

1971年,美國開始面對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首次嚴重通脹,總統尼克遜(RichardNixon)在8月宣佈凍結工資和一些生產資料的價格90天,通脹在期內果然受遏,價格凍結也因此擴展到各類商品,但怪事隨之頻生:不准加價的牛肉,先出口到加拿大包裝,再進口到美國,就可以加價了;飼料可以加價,雞價受到管制,農民寧願浸死雞也不養了。
價格管制在執行3年後至1974年被迫解禁,通脹率飆升至12%。就在這一年,尼克遜因水門事件下台,繼任總統的福特(GeraldFord)為打贏反通脹戰爭,先是召集國會、名人舉行通脹峯會,白宮的牧師還發表了空前絕後的禱文:「願我們不僅有辦法對付通脹,而且可以控制它。不僅可以控制它,還可以完全駕馭它。」其後,福特在國會發表了著名的反通脹演講,號召「Wemustwhipinflationrightnow(我們現在必須徹底擊敗通脹)」,呼籲家庭主婦每日減少5%的食物浪費、駕車人士每日減少5%的車程。
尼克遜、福特的反通脹手法,並不見得高明,美國的通脹一直升到1980年的14%才見頂回落。不過,他們號召進行反通脹戰爭,在一開始仍能得到民眾支持,沒有像北京今次剛開局就遇到喝倒彩。

溫總突下禁令反彈大

其中最大的分別在於:美國總統推行價格管制之前,先徵詢國會、民眾的意見,並得到多數支持,而北京則是突如其來下達禁令;美國的反通脹戰爭始終受到國會的監督,而溫家寶和國家發改委是否準備向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報告呢?可見,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監管制度的缺失,是今次價格管制引起反彈的主因,其嚴重甚於管制本身的利弊之爭。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