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次係一宗非常、非常、非常罕見嘅意外,從來未發生過同類事件。」柴灣一條地下食水管昨日突然爆裂,一股強大的水柱竟將地底一條重達20公斤銅製的「閘掣芯」,如炮彈般激射出路面,一名正在檢查水掣的工人首當其衝被打中面頰,當場重傷倒地,性命危在旦夕,意外中另有一名女工被彈出碎片打中嘴角輕傷。水柱高達14層樓,爆水管同時令杏花邨約800住戶和一些商舖無水供應,水務署署長陳志超形容事件相當罕見,已成立特別小組調查事件。記者:梁偉權、劉永明、劉漢權
現場為柴灣杏花邨48座對開盛泰道一個沙井,沙井下藏有一條40厘米(16吋)直徑的食水管,而食水管則有一組用以控制水位升降的水閘組件,初步相信由於部份水閘組件出現老化及銹蝕,以致有食水滲漏出路面。昨晨9時半,水務署接獲市民投訴,於是派出5男1女工人在10時半抵達現場進行檢查,當時工人將沙井蓋揭開,並在路上擺放雪糕筒及指揮交通。
水柱激射14層樓高
當工人打開沙井蓋時,發覺沙井內已注滿滲漏的食水,兩名工人於是用水桶將水瓢走,以便看清楚裏面水閘掣的情況,豈料就在此時,懷疑水閘掣內一條一米長條狀重達20公斤的閘掣芯,由於固定其位置的組件生銹,以致閘掣芯抵受不住水管的水壓,當場如炮彈似的被冲天水柱彈出,其中57歲工人洪記雄首當其衝,左邊面頰被擊中當場倒地,由於撞力猛烈,工人倒地昏迷左耳滲血。
噴射出路面水柱達14層樓之高,其間有碎片彈出,同時傷及一名37歲姓溫女工的嘴角,幸她僅受輕傷,其他工友見姓洪工人昏迷不省,並被水柱四濺的水花不斷灑遍身體,馬上將他抱開及報警,他被送院施手術後情況危殆,目前在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而輕傷女工經敷治後已無礙出院。
水務署人員事後將水掣關上,事件令杏花邨46至50座和東翼商場的供水停頓,受影響達800戶人家,水務署派水車到場給居民取水應用,其中商場多間食肆受影響最大,生意損失兩三成,有商戶指出,前日早上附近亦曾發生爆水管事故,當時水務署人員曾到昨日事發的水掣檢查及拍照存檔,並無發現不妥。搶修工作料今晨完成及恢復供水。
水務署長:非常罕見
另外,水務署署長陳志超事後到醫院探望重傷工友,陳志超形容:「今次係一宗非常、非常、非常罕見嘅意外,從來未發生過同類事件。」他表示已指派一名總工程師負責特別小組調查今次意外。重傷者57歲洪記雄是水務署一級工人,據悉工作逾20年。
肇事食水管組件已有23年歷史,水務署每3個月會派員巡查一次,一直沒有更換過。另外,去年全港共發生1,633宗爆水管事故,平均每日超過4宗,全港現時共有3,000公里地下水管有老化現象,當中4成已有30年歷史,水務署要到2015年才可完全更換和修復。
爆水管傷人示意圖
1〉地底食水管的水閘掣疑組件生銹,食水滲漏出路面
2〉工人檢查期間,水閘掣內的閘掣芯疑不堪強大水壓被射出路面,當場擊傷一男一女工人
專家分析:疑水閘掣內組件生銹
對於柴灣杏花邨爆水管冲脫地底閘掣芯傷人事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表示,飛脫的銅製閘掣芯約20公斤重,當時水壓亦是20公斤,估計閘掣芯撞擊工人的力度應為57公斤(約125磅),相當於一個普通人一記「鐵拳」威力。
盧覺強解釋,肇事水閘掣是由銅、生鐵及軟膠片構造,閘掣芯是銅製,作用是控制水閘升降,其他組件為生鐵,膠片則是防水滲漏;肇事原因相信是水閘掣的防漏膠片損耗漏水,令到固定閘掣芯的組件銹蝕鬆脫,閘掣芯失去支架便被水壓冲出路面。
車輛經過可震鬆組件
香港喉管從業員總會主席林國寧表示,肇事的銅閘掣屬埋藏地底水管的組件,可能因水管日久失修,加上馬路常有大型車輛經過引起震盪,令水管的組件鬆脫而滲漏。林國寧相信當時工人可能用開喉匙扭動閘掣時,因扭力過大令到原本失修的閘掣損毀,因而肇禍。
林國寧指,有經驗的喉管工人會先用麻包袋將閘掣四周圍起,若水喉突然爆裂麻包袋可以擋水柱外,還可卸去閘掣組件飛脫時的撞擊力。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