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兒童透過多方面學習及早期訓練,仍能追上同輩發展。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屯門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童夢專戶」撥款約3萬元舉辦「親子藝術同樂日」,讓180名發展遲緩學童及其家長到山頂一日遊,在戶外做手工藝,讓親子間拼貼出一幅美滿家庭的圖畫。
坐、企、拿物件,在成人眼中是輕而易舉的動作,但對於發展遲緩的兒童,便要經過緊密的肌力和平衡訓練才能完成。早產兩個月的瑩瑩今年4歲,她甫出生,醫生便告知她父母,其腦部發展可能較慢,需到早期訓練中心接受訓練。
訓練後有不少進步
接受訓練已3年多的瑩瑩,體能和言語發展已有不少進步。瑩瑩父親笑說,「最開心係佢3歲時,聽到佢完整咁講一句說話,能夠表達自己想要乜!嗰一刻真係好感動!」
參加今次「親子藝術同樂日」,除了到山頂做手工外,瑩瑩更初嚐食自助餐及看兒童話劇的滋味。瑩瑩父親更稱,可以與其他家長分享教導子女的心得,有助紓緩管教的壓力。
另一參加者恩恩,兩歲仍未懂說話,其父母一度以為她患上自閉症,更無法相信她屬發展遲緩兒童。恩恩父親憶述,「起初以為細路仔學嘢有快有慢,不斷安慰自己。不過等吓等吓,到佢兩歲幾先確信佢係比人發展得慢。」直至3歲恩恩才獲輪候入讀早期訓練中心,由於起步較遲,她要與時間競賽。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恩恩已在肌力控制上有大改善。恩恩父親欣慰地說,「佢雖然唔識用說話表達,但係佢眼神表情會識得同你講佢鍾意定唔鍾意。」今次一家三口參加這項親子活動,恩恩父母坦言,增進了親子溝通外,更可與同路人交流,互相了解。
提供度身訂做訓練
籌辦今次親子活動的屯門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主任江嘉慧表示,該中心接受母嬰健康院的轉介,為0–6歲發展遲緩的兒童提供度身訂做的訓練,包括:言語治療、物理及職業治療、心理輔導等,並支援家長教導子女的壓力。是次活動能凝聚家庭關係,以及增強學童的社交和創作能力。至於當日得獎家庭的作品將會張貼在該中心以作鼓勵。「童夢專戶」捐款編號:C0121
專家之言:發展遲緩非一生一世
部份人誤解發展遲緩的兒童等同弱能,甚至是不治之症。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強調,發展遲緩非一生一世,只在某個階段裏,兒童的發展與同期友儕不同而已。透過及早發現及配合早期訓練,發展遲緩的兒童仍可追上同輩的發展進度。
周婉芬博士強調:「早期訓練好重要,家長越拖得耐、越否定問題或者自欺欺人,就會阻遲咗小朋友嘅學習黃金時機,所以一發現有問題,就應該即刻排期畀小朋友接受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