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加價潮下,廣東省副省長謝強華早前炮轟電廠牟取暴利,擬年減50億元電費的方案遭遇阻力。據報,負責供電給廣東的南方電網公司(簡稱南方網)高調指,迫於燃煤成本上漲,電費有加價的壓力,這令國家發改委左右為難。廣東作為用電大省,當局警告今年全省可能缺電高達66億度。而在東莞設廠的港商則抱怨,當地近月頻頻停電。
謝強華在12日的省物價工作會議上,突然炮轟南方網旗下廣東電網,指在過去兩年間的投資回報率達11%,高於國際6至8%的水平,遂建議全省居民用電平均每度減1分錢,工業用電每度減2至3分錢,這可令廣東市民和企業一年少交逾50億元電費。他並稱,珠三角現時每度電較長三角貴8分到1毛,高電價影響廣東的經濟發展。
預計今年缺電66億度
但3日後,南方網副總經理肖鵬在北京作出反擊,指供應雲南、貴州、廣西、廣東電力的南方網區域內,已有1,03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因煤價上漲,缺煤而需要停產。而一直依靠雲南、貴州「西電東送」的廣東,勢將受到影響。肖還指,已向國家發改委遞交緊急報告,暗示電費根本不存在減價空間,反而有加價壓力。
然而,在當前高通脹的背景下,廣東電價究竟是加或減,最終仍由國家發改委決定。不過,廣東今年再度面臨缺電的局面已是不爭的事實。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楊建初稱,本月1日至17日,全省有16天需要實施各地高峯期限制用電的措施。他預計,今年全年缺電將達66億度。但他強調,居民生活用電及重點企、港資企業會有特別措施保證供電,並將爭取購買西南部和三峽的電力。
有在東莞設廠的港商張先生對本報稱,東莞一帶近月幾乎每周停電,大大影響工廠的生產,導致部份廠家已對在內地設廠、擴大投資失去信心,希望有關當局能正視問題。
北京《經濟觀察報》/本報記者
穩定物價 商務部頭等大事
國家商務部消息指,穩定物價、保證市場供應將成為今年該部門工作的頭等大事。新年以來,中央已推出多項措施穩定物價,包括推出限價令,對米、麵等重要商品各啓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但內地豬肉、牛奶等的價格近期卻無懼中央政策,相繼加價,增加百姓負擔。
商務部長陳德銘在2008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指出,穩定物價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各級商務部門要把保證市場供應視作頭等大事,特別是保障糧油肉等重要商品的供給,確保不斷檔、不脫銷。陳還稱,今年當局將提高儲備商品的調控能力,發揮進出口對內地市場的調節功能。而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上周四,內地36個大中城市豬肉平均零售價為每500克14.44元,較前幾日價格略有上漲。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