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 - 陶傑

老而不 - 陶傑

幾年前開始,男人老狗,到了三十七八歲,還戴一頂喼帽,穿一條短褲,着一件格仔夏老威,衫尾故意披在外面,穿波鞋、戴着兩隻iPod的耳塞招搖過市,這樣的打扮,從美國三藩市和LA街頭的黑人青少年那裏抄過來,叫做Kidult──把「兒童」(Kid)和成人(Adult)兩個字雜交在一起,譯為華文,勉強可稱為「成童」。
明明是麻甩佬,還裝扮成兒童,看看好像腳下還欠一副滑板,兩手還差一副棒球棒呢──「成童」們博取一時同輩的稱奇,大家在背後大讚:不要小看這位小哥,他的內涵,絕不如他的外表之幼稚,他擁有哈佛MBA學位,是Citibank副總裁,年薪連獎金超過美金二百萬。
這副德性,Sell的是彼得潘的主題,叫做「赤子之心」,最受一般無知少女的歡迎:大學講壇,忽然站着這樣一位Kidult教授,小女生眼前一亮:內心開始發出陣陣痙攣的尖叫。
「成童」的打扮,比較符合香港的性格:一般長不大,以反智為純真,以無聊為稚樸,腦袋空白,以為這就是思維的「簡約主義」(Minimalism),一個到了二十八歲即被打為「老餅」的社會,Kidult這個概念,一對永恒的波鞋蹦蹦跳跳,攬着一隻WinniethePooh睡覺,日本漫畫加SMS,就是青春、活力、創意的同義詞?

Comeon,不要自己騙自己了,而且,報告一個壞消息:二○○八年開始,Kidult在西方的熱潮已經退卻,倫敦固然不必說──這種幼稚的裝扮在那裏從來沒有真正興旺過,且看電影《哈利波特》的服裝──巴黎和米蘭,世界兩大時裝勝地的雜誌主編,受不了Kidult的市容視覺污染,宣布三件頭西裝,粗框眼鏡,皮革公事包,有時還另加一副年少老成的煙斗,已經是三十歲左右知識才俊的至新形象潮流。
因為這樣的打扮,令人覺得穩重成熟,在華爾街的僱主眼中,他覺得讓你掌管一百億美金的熱錢基金,更加放心。就像單薄的奧巴馬,手握八千枚核導彈,會令全球的有識之士夜夜難眠一樣。
英國的統計,年薪三十五萬鎊,也就是四百萬港幣以上的打工富戶,都在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也就是說中年人才擁有真正的消費力。留鬍子的男性,形象富於智慧,對於我在電視主持節目的那位搭檔,是一個佳音。
對於全港的崇洋人士,以上是今年潮流的寶貴貼士。大家都同意,什麼叫In,什麼叫Out,規矩是歐美定的是不是?日本將會緊隨,還不趕快抄?把你周圍扮細路的麻甩佬的那頂紅帽子摘下來丟掉,告訴他這個Look是失敗的象徵,他不是成童,也不是成龍,而是一條幾十年還結不了蛹、遑論化蝶的老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