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說過,必要時會從直升機掉錢下來,拯救陷於水深火熱的美國經濟。不過,他應該從未想過,盤旋在華爾街上空的直升機,竟是來自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及財力雄厚的亞洲國家,而機隊已飛抵美國,營救當地最頂尖的企業。
1月15日,新加坡、科威特和南韓政府投入210億美元(約1638億港元),援救在美國信貸風暴下受創的花旗集團和美林。其實,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已非首次將資金投向美國大型投資銀行,自去年爆發次按風波以來,該等基金擲下的「注碼」已高達690億美元。
遭遇財困冇得揀
阿拉伯和亞洲政府外滙儲備過剩,流向極需資金的國家,反映資本主義行之有效。然而,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主權財富基金存在一些缺點,另一更大問題是,這可能會激發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
雖然主權財富基金擁有的資產,只佔全球交易2%,但他們正快速壯大,規模直迫環球對冲基金。不同的是,主權財富基金未必會把賺蝕看得太重。
對營運出問題的企業老總而言,主權財富基金簡直是天降貴人,一來公司覓得「長線投資者」,二來自己又可續掌控制權。
有陰謀論者認為,主權財富基金四出「尋寶」,動機可能是為了扼殺競爭、捍衞本土企業的領導地位、密謀吞併,甚至涉及地緣政治因素。不過,迄今尚無證據顯示主權財富基金存有惡意。況且即使美國還未陷入衰退,亦已站在崖邊,一句諺語說得好:要飯的那能挑肥揀瘦。
過咗海就係神仙
不過,美國人對主權財富基金的熱情難望持久,所謂「過了海就是神仙」。信貸危機出現前,美國政客何嘗不是千方百計要阻撓阿拉伯國家買下美國港口,並力阻中國企業吞下美國油公司。危機過後,海外基金很多時不再受歡迎。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便曾在印尼得到教訓。
可是,若一個國家一方面豎立屏障對抗外資,同時又大聲疾呼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門戶,便是偽善行為。毋疑每個國家都希望維護國家安全和金融穩定,但早就有機構,就銀行擁有權和國防事務設下關卡,有關方面毋須再制訂針對主權財富基金的措施。
增透明度求信任
除非東西方兩地經濟取得平衡,否則主權財富基金不會輕易言退。最理想的結果是中東和亞洲等擁有巨額儲備的國家進一步開放,讓人民可自由投資,而不是由政府基金代他們這樣做。
要緩和這股不安情緒,主權財富基金先要增加透明度、發表年報披露公司入股目的,及手上持有的海外企業權益。此外,主權財富基金可透過對冲基金等第三者,間接入股海外公司,最好不要一下子購入太多股權。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