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味道 - 高慧然

記憶中的味道 - 高慧然




有讀者問我在哪兒可以吃到正宗的長法包,為了尋找記憶中的長法包味道,他找遍了很多地方,由口碑甚佳的麵包舖、五星級酒店的西餐廳,以至西貢碼頭一帶的鬼佬餐廳……吃到的法包,味道卻總是跟他記憶中的味道不太一樣。
有些食物,必須要在當地吃,才能吃出正宗的味道,那種味道裏面,包含了「風味」兩個字。每次去日本,我都會變成一個飯桶,在日本吃的珍珠米飯特別香糯,淨吃白飯的話,能吃出隱約的甘甜。可是,從日本買了米買了水回香港,跟足了比例步驟和時間,就是煮不出那種香糯甘甜。
製法包比煮日本飯更考工夫,它是手工製作的,不能用電飯煲代勞。它也不同於麥當勞,一律使用機製麵包,只要使用的材料一致、配方一致、加工程序一致,在地球哪一個角落,吃到的味道都保持一致。
由選擇麵粉開始,到揉搓麵粉的力度,再到醒麵的時間,甚至切麵包的手法……每個步驟,稍有差池,便注定了法包味道的差異。麵粉的選擇決定了麥香是否充沛,醒麵的時間決定了麵糰內氣孔數量的多少,揉麵的力度則決定了麵包的口感。
也許,法包的味道就跟雲吞麵的味道一樣,每碗雲吞麵都有細微的差異,因為雲吞是手包的,麵是手淥的,師傅的心情也是其中一味調料。